小兒科名醫黃瑽寧:兒童頭痛9成以上是良性,但「這6種情況」要緊急就醫

孩子頭痛時,家長該怎麼做?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5-10-14

瀏覽數 50+

《輕鬆當爸媽,孩子更健康【最新增修版】》/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輕鬆當爸媽,孩子更健康【最新增修版】》/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00:00
00:00

頭痛不是成人的專利,兒童也是會喊頭痛的。但由於孩子不擅長描述症狀,有時候加上不舒服而哭鬧,父母難免亂了方寸,擔心疏忽掉嚴重的疾病。其實,孩子的頭痛絕大多數是良性的,但的確有少數情況需要警覺並及時就醫。讓我們一起來釐清這些情況,了解如何在家中觀察孩子的頭痛,以及何時需要尋求專業醫療協助。(本文節錄自《輕鬆當爸媽,孩子更健康【最新增修版】》一書,作者:黃瑽寧,時報出版,以下為摘文。)

緊張型頭痛和偏頭痛

兒童最常見的兩種良性頭痛,分別為緊張型頭痛(tension headache),以及偏頭痛。

「緊張型頭痛」也有人稱之為緊縮型頭痛,可能跟頭頸部肌肉緊繃有關,因此常見於壓力大時、睡眠不足時、用眼過度後、長時間姿勢不良或滑手機的孩子身上。

它的特徵是鈍鈍的、悶悶的頭痛,有些人會描述像是頭部被緊箍咒綁成一圈的感受,對光或聲音稍微敏感,甚至伴隨輕微噁心感。不少孩子在大考之前,都會出現這樣的頭痛,若能好好睡一覺,或是活絡一下筋骨,通常可以明顯改善。

另一個良性頭痛是「偏頭痛」,它的特徵是爸爸媽媽或手足也能問到家族史,痛起來比緊張型頭痛更不舒服,但是個案比緊張型頭痛少見。其疼痛常常是搏動式的、單側的,對光或聲音極度敏感,可能合併噁心、嘔吐等症狀。

少數孩子會在頭痛前出現「預兆」,像是突然看到閃光、聽到怪聲音、或身體感覺異常,接著才發作偏頭痛,但這種「預兆式的偏頭痛」在兒童更少出現就是了。

(延伸閱讀│澱粉、碳水最好別吃?功能醫學營養師:「這種飲食方法」適得其反

孩子頭痛時,家長該怎麼做?

當孩子出現急性頭痛時,先吃顆(或喝)止痛藥並不會對身體有傷害,反而有助於分辨出是否為需緊急送醫的嚴重疾病。

若家裡有常備藥,先吃一劑安佳熱/普拿疼類的藥物(Acetaminophen),或依普芬類的藥物(Ibuprofen),是兩種最常用也相對安全的止痛藥。

免費報名>>優人神鼓創辦人劉若瑀,與你分享如何讓世界聽見來自臺灣的節奏

吃完止痛藥之後,可以讓孩子好好休息,並且開始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每天睡足八~十小時(跟著年齡調整),多補充水分,減少長時間滑手機或使用螢幕等。除此之外,盡量減少壓力來源,跟孩子多聊心事,一起分享生活,營造安全感的家庭氛圍。

如果反覆頭痛發作,家長也可以試著做「頭痛紀錄」,寫下發生的時間,持續多久,當天吃了什麼、做了什麼,睡眠時間與品質,疼痛型態與嚴重度,以及有沒有合併其他症狀(如嘔吐、怕光)等等。透過這樣的記錄,家長與醫師或許可以一起找出孩子的「頭痛誘發因子」,來降低發作頻率。

兒童頭痛9成以上都是良性的,在給予止痛藥與適當生活調整後,幾天內通常都會改善。但是當頭痛持續不斷、加重,或伴隨其他異常時,就必須及時就醫評估喔!

(延伸閱讀│醫師提醒:「這些」看似無害的生活習慣,其實正在悄悄養出癌症?

需要緊急就醫的6種頭痛

雖然多數兒童頭痛是良性的,但若孩子有以下狀況,請儘速帶去看醫師:

1. 頭痛持續變嚴重、吃藥跟睡覺皆無法改善。

2. 半夜被頭痛痛醒、痛到無法入睡。

3. 頭痛突如其來、劇烈如雷轟頂的頭痛(孩子可能痛到在地上打滾)。

4. 發燒合併脖子僵硬(可能是腦膜炎)。

5. 頭痛伴隨奇怪的症狀,包括:持續嘔吐,視力改變,語言混亂,行為改變,肢體無力、走路不穩,癲癇發作等。

6. 頭部外傷後開始頭痛。

這些症狀都可能暗示頭痛背後隱藏著嚴重的問題,如腦腫瘤、腦炎、腦出血或顱內壓異常等。

(延伸閱讀│外科醫師親身實證:克服癌症不靠奇蹟,靠「這2個字」

《輕鬆當爸媽,孩子更健康【最新增修版】:超人氣小兒科醫師黃瑽寧教你安心育兒》,作者:黃瑽寧,時報出版

《輕鬆當爸媽,孩子更健康【最新增修版】:超人氣小兒科醫師黃瑽寧教你安心育兒》,作者:黃瑽寧,時報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