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外科醫師船戶崇史醫師,曾在日本大醫院從事腫瘤手術與癌症治療工作。多年前,他罹患了腎臟癌,經歷手術治療後,深刻體認到:若不改變讓癌細胞滋生的生活方式,即使手術成功,也難保不會復發。我們或許無法完全預防癌症找上門,但我們可以打造一個讓它不願再次靠近的身體。(本文節錄自《不靠奇蹟,癌細胞也能消失》一書,作者:船戸崇史,台灣東販出版,以下為摘文。)
步行時沐浴在朝陽下,身體會分泌血清素這種荷爾蒙。血清素是會在腦內產生作用的3大神經傳導物質之一,與情緒穩定有很深的關係,因而被稱為「幸福荷爾蒙」。
而這個血清素約莫15小時後會轉化成俗稱「睡眠荷爾蒙』的褪黑激素。褪黑激素分泌3〜4小時後就會出現睡眠波。如此一來就能好好地睡上一覺。
換言之,晨間步行亦即在為一夜好眠做準備。因此,適度的運動與良好的睡眠是相輔相成的。
運動的好處不光只是獲得優質的睡眠,還能帶來其他效果。癌細胞厭氧。換句話說,癌細胞非常討厭有氧運動。癌細胞在缺氧而且體溫偏低的內在環境下依然活得好好的,也就是說,癌細胞不喜氧氣充足而且溫暖的內在環境。
(延伸閱讀│大腦的快樂機制!4種化學物質保持平衡,感覺就很幸福)
我們會透過呼吸獲得氧氣。而利用氧氣製造各種活動能量的則是細胞內的小器官,粒線體。
癌細胞很少利用粒線體來產生活化與增生所需的能量。相對於此,負責攻擊癌細胞的淋巴球會透過氧氣運作。換言之,體內有比較多的氧氣時,淋巴球會很有活力,這對癌細胞而言討不到什麼好處,是很不利的情況。
東京醫科牙科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便利用此原理,推出「高壓氧治療」,透過高壓艙將氧氣運送到全身的組織和器官。研究報告指出,這種療法對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攝護腺癌等疾病皆具有效果。
這種治療必須前往設有高壓艙的醫院才能進行,而從明天開始無須支付醫藥費就能每天進行的治療法則是──運動。
接著就為大家具體說明做什麼樣的運動才好。即便住市區也盡量選擇空氣清新、綠意盎然的地方步行。因為這樣的環境富含氧氣。
(延伸閱讀│「走路」是世衛認證最完美運動:但3個錯誤動作反而傷身)
在步行途中加入無氧運動
早上通常有很多事要忙,假設各位只撥得出30分鐘的空檔時間。30分鐘大概可以走完2公里,若身體狀況允許的話,請在步行途中搭配1〜2次的百米衝刺。
這種衝刺不必像田徑選手那樣奮力奔馳到躺在賽道上喘氣的程度,但請使出全力奔跑。
簡言之,就是希望大家能在步行途中加入無氧運動。
走路是有氧運動。跑步是無氧運動,也就是在沒有氧氣的狀態下使用肌肉。這會讓乳酸堆積在肌肉裡。而乳酸是粒線體的糧食。癌細胞是藉由分解醣類,而非利用氧氣來製造能量,因此粒線體較少。
相對於此,對抗癌細胞的淋巴球則含有大量的粒線體。做無氧運動的目的就在於將乳酸這個養分餵給粒線體,而且淋巴球也會因為乳酸而變得有活力,形成對癌細胞不利的環境。
只不過,若是因為衝刺跑而導致骨折的話可就得不償失了,還請大家切勿勉強行事。有些人則是因為討厭百米衝刺,乾脆連走路運動都不做。
這也是本末倒置。絕對不要硬逼自己執行,剛開始全程都用走的也無所謂。也有人以為運動多多益善而每天跑20公里。如果打算成為運動員,這麼做倒也未嘗不可,但過度運動反而傷身。重點在於凡事都要適度。
為了獲得更好的睡眠品質,以及促進淋巴球發揮作用,進而讓自己遠離癌症重拾健康,還請適度地運動。
癌症就是生活方式(習慣)所造成的結果。只要回到能提升原有免疫力的生活方式,癌症就會消失。想改變、撼動罹癌與癌細胞不消散的命運,沒錯,就是要靠「運動」,讓運能夠動起來。
(延伸閱讀│醫師提醒:「這些」看似無害的生活習慣,其實正在悄悄養出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