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低碳永續、智慧城市、產業創新、AI升級等領域,人才都是關鍵!雲林縣政府積極培育未來人才,將2025年訂為「雲菁人才培育年」,對內培育具備數位、永續、創新能力的公務團隊,對外加值縣民的多元素養,奠定城市向前躍升的人才優勢!
近年來雲林縣持續推動重大建設與政策,為了逐步實現「台灣最宜居、最具永續力的縣市」願景,縣府積極加碼人才培育。雲林縣大家長張麗善縣長強調:「人才是地方發展的根本,培育人才不僅是投資未來,更是推動經濟成長與社會進步的關鍵。」
匯聚產官學資源 九大學院齊育才
人才培育的面向既深又廣,為此,雲林縣府將2025年訂為「雲菁人才培育年」,對接未來趨勢,推出九大學院,包含名人講座、公務人力發展學院、智慧農業大學、氣候永續學院、教育創新學院、AI科技學院、雲青創業職能理財學院、傳藝設計學院以及口語表達學院,結合企業、學界與政府資源共同育才。
對內,聚焦核心管理職能、專業能力提升及AI賦能等面向,雲林縣幫助縣府同仁多元學習、發揮潛能、創新突破,培育具備未來競爭力的優秀公僕,提供縣民更優質的公共服務。對外,縣府積極為雲林鄉親打造全方位的學習環境,推動城市邁向智慧治理與產業升級,讓雲林縣府成為人才培育的搖籃。
2025年雲林縣已經舉辦眾多育才亮點活動,例如3月婦女友善月,以女性發展為核心的主題講座登場,分別聚焦「女性經濟力」、「女性數位力」與「女性職場健康力」;5月邀請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擔任「名人講座」講師,以「打造台灣成為軟實力之島」為題發表演說;9月更將舉辦「AI+設計思考工作坊」等課程,持續培育雲菁人才。
引領產業升級 推動智慧農業
雲林是全國農業產值第一名的農業大縣,在農業生產的質與量持續向上攀升!在2024年農業部第34屆十大神農獎評選中,雲林縣得獎人數居全國之冠,奪下三位神農及一位模範的佳績!為了推動農業永續發展,雲林縣府舉辦「十大神農暨模範農民經驗分享」及智慧農業大學人才培育講座,推廣智慧農業技術、永續農業策略及青農接班經驗,促進農業創新升級與轉型。
「十大神農暨模範農民經驗分享」邀請四位榮獲「第34屆十大神農及模範農民」的雲林之光,包括向天歌創新農業負責人蔡英地、瓊埔合作農場負責人蘇嘉益、阿丹果菜生產合作社負責人李星辰及太和果菜生產合作社總經理鍾宇軒,分享永續農業趨勢、先進技術應用、生產履歷與智慧物流等實務經驗及創新經營模式,展現雲林縣農業升級的驕傲。
縮小數位落差 加值縣民數位力
數位力將決定人才的未來競爭,雲林縣積極加值縣民的數位能力,啟動「縮短數位落差數位學習計畫」,鏈結數位、產業、教育與社福,提升雲林鄉親的數位素養,並以各地數位機會中心為基地,提供免費網路、電腦、平板及資訊課程,共享數位發展紅利。
為了從小扎根數位素養,雲林縣培育100位種子師資,深入各鄉鎮,重點經營偏鄉,幫助第一線教師掌握平板電腦等數位工具與教學方法,縮短教育落差,實現教育平權。
AI賦能助攻 施政更高效精準
AI應用已經進入人們的生活,更是雲林縣府公務日常!雲林縣府陸續導入AI應用工具,例如善用ChatGPT進行數據分析輔助決策,精確評估工作成效與成果,並建立內部導師制度與知識共享平台,加乘效率與創新的服務模式,讓雲林縣府公務體系靈活高效,能夠因應快速變遷的時代挑戰,提供更優質的行政服務,引領城市創新。雲林縣府透過「AI科技學院」為同仁AI賦能,與鴻海集團與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合作,舉辦AI通識課、進階AI技術課與高階主管班三大類課程,涵蓋AI技術發展趨勢與實務應用案例,透過互動式教學與實務演練,應用AI優化自動化流程、智能決策分析、數據管理,打造更高效、智能且貼近民眾需求的公共服務體系。當前是巨變的年代,縣市政府是城市領航的核心,人才是驅動創新、落實服務的關鍵。雲林縣已在環境永續超前部署,2025年更在人才永續加碼投資,結合人才力、永續力、創新力,為雲林縣的未來發展扎穩根基,預約更優質的城市願景!
(雲林縣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