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會員專屬 會員專屬 《造山者》導演分享護國神山背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

花蓮蜜香紅茶:地方評鑑如何推動國際化

花蓮茶農用工藝與堅持,打造地方獨特風味!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user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25-08-18

瀏覽數 1,700+

花蓮縣蜜香紅茶評鑑於日前順利完成,瑞穗、玉里及富里各茶產區農友各顯身手。
花蓮縣蜜香紅茶評鑑於日前順利完成,瑞穗、玉里及富里各茶產區農友各顯身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114 年度花蓮縣蜜香紅茶評鑑,於 8 月 15 日畫下句點。今年金牌由瑞穗新鶴茶園與清風茶行奪得,其餘如玉里陳期泓、黃明傼、富里龍安製茶廠、蕭文龍、李俊宏、林俊傑等優秀茶農,也在競爭激烈的評比中脫穎而出。
這場評鑑,看似是地方例行賽事,但其實透露出花蓮茶產業的一個關鍵訊號:從茶農交流、品牌塑造到市場推廣,地方政府正試圖讓「蜜香紅茶」成為花蓮產業升級的重要驅動力。

評鑑,不只是比賽

花蓮縣政府農業處長陳淑雯指出,評鑑的價值,不僅在於評選出金、銀、銅牌得主,更重要的是透過專業評審的回饋,幫助茶農精進技術,並凝聚產業共同體。縣府也同步推動多層次的比賽:玉溪地區農會已在7月舉辦「玉里赤科山蜜香紅茶評鑑」,下半年瑞穗鄉農會也將接棒舉辦,逐步形成縣級、鄉鎮級串聯的評鑑網絡。

花蓮縣政府長年和各農會攜手辦理縣級蜜香紅茶評鑑,全力提升產業發展。

花蓮縣政府長年和各農會攜手辦理縣級蜜香紅茶評鑑,全力提升產業發展。

專業評審,為茶產業把關

本屆評鑑邀請四位來自產學界的重要專家擔任評審,包括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秘書吳聲舜、助理研究員黃校翊,以及台東專科學校副教授蔡志賢與講師蕭國忠,以專業角度進行講評,不僅提升比賽的公信力,也為茶農提供實務建議,讓地方茶產業有更多精進的方向。

參與更友善,誘因更明確

今年,縣府調整了參賽制度,讓比賽「更具參與友善度」:報名費由每茶點2,500元降至1,000元,同時加碼獎勵措施。金、銀、銅獎得主除了奬座或獎狀外,還能獲得公版禮盒與包裝協助,確保得獎茶品在市場上更具辨識度與行銷力。

進一步來看,縣府甚至對金牌茶農進行保價收購,以每台斤兩萬元的建議售價計算,每茶點收購四兩,並提供最高3,000元的獎金支持。這些舉措,除了實質補貼,更是一種「市場導向」的訊號:縣府不只是鼓勵參加,而是直接協助茶農把得獎產品推向消費市場。

評鑑由主審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秘書吳聲舜和3位陪審一同進行。

評鑑由主審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秘書吳聲舜和3位陪審一同進行。

花蓮茶,走向國際舞台

更值得關注的是花蓮縣府的下一步。除了國內展銷,今年金牌得主將被輔導參加英國美食大賞等國際比賽,並於台灣國際茶業博覽會展出。事實上,花蓮蜜香紅茶早已在國際間嶄露頭角──過去已有多款茶品在英國 Great Taste Awards 獲獎,顯示其品質與風味早獲得國際專業評審的肯定。如今,縣府的角色,就是讓這些累積的能量,持續被放大。

114年花蓮縣蜜香紅茶評鑑金牌得主新鶴茶園。

114年花蓮縣蜜香紅茶評鑑金牌得主新鶴茶園。


114年花蓮縣蜜香紅茶評鑑金牌得主清風茶行。

114年花蓮縣蜜香紅茶評鑑金牌得主清風茶行。

陳淑雯強調,產業的升級需要茶農、政府與市場共同努力。蜜香紅茶的競爭力,不只是茶湯的風味,更在於其背後承載的地方故事與品牌意義。

從地方到全球的可能

當地方政府不再只停留於「舉辦比賽」,而是思考如何透過比賽串聯產業、建立品牌、推進市場,蜜香紅茶的發展路徑,也就不再只是「農產品銷售」,而是一個地方產業的長遠布局。

花蓮的茶農正在用工藝與堅持,打造屬於地方的獨特風味;縣府則試圖透過制度設計,讓這股力量被更多人看見。可以預見,在不久的未來,「花蓮蜜香紅茶」將不只是一杯茶,更是一段地方如何走向國際市場的故事。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