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是永動機,10年後,這個1,000萬元就能複利成長到2,000萬元。再10年後,則會複利成長到4,000萬元,這就是擁有1,000萬元的威力。有鑑於此,在職業生涯早期,我就立下了要在30多歲時存到1,000萬元的目標。因為我設立的目標很高,有了目標會讓我更有動力完成,不會坐以待斃,等著錢從天上掉下來。(本文節錄自《財富自由的階梯》一書,作者:PG財經筆記 蔡至誠,大是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前網球世界球王鮑里斯.貝克(BorisBecker)曾拿過49次巡迴賽單打冠軍,包括6座大滿貫(按:在澳洲網球公開賽、法國網球公開賽、英國溫布頓網球錦標賽、美國網球公開賽中均奪冠),在網球生涯當中贏得超過2,500萬美元的獎金,折合新臺幣約為八億多元,收入遠超過一般人。
但是,他因無法償還自2015年以來積欠的巨額債務(1,050億歐元,約新臺幣3兆7,815億元),最終於2017年6月17日被倫敦高等法院宣告破產。
貝克並不是個案,像是世紀球王迪亞哥.馬拉度納(DiegoMaradona,足球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球員之一)、拳王麥克.泰森(MikeTyson)和高爾夫球員約翰.達利(JohnDaly)等體育界傳奇人物,雖然他們在球場和擂臺上賺得很多,但也因為理財不當,最後都未能逃過財務危機。
運動員的職涯很短,但人生卻很長,積蓄要足夠承擔下半輩子的花費,需要下很多功夫。光是他們說想理財,就會有一堆人撲上去想「幫助」他們,這些運動員除了要好好辨別(但很難),也要懂得自律。
在《死薪水的不投機致富金律》(FinancialFreedom)、《致富心態》(ThePsychologyofMoney)等書中,都有寫到防守的重要性,因為防守才是最強的進攻。
高收入不等於高財富,守住財富是人生必修的第一堂課,守住100萬元遠比賺到100萬元更難。
(延伸閱讀│致富心態:一個耐心,一個貪心,造就兩個不同的財富人生)
要想守住財富,有3個重點
設定具體目標,讓努力更有方向
有一次,我在網路上發布了一則貼文:「30歲時,要有多少存款?」有人說要有兩億:失憶跟回憶,不過這當然是開玩笑。
我發現大家回答問題時範圍廣泛,有人說30歲時只有車貸、房貸,根本沒有存款;有些人說最基本的存款就是要有100萬元;也有人說,按照現在的社會,沒有5,000萬元應該很難生存。
後來,我跟同事翔宇拍影片時討論到:「剛畢業時,有沒有為自己設下目標?」比如,30歲時應該要存到多少錢?翔宇說,他的目標是在30歲前,存下第一桶金。而自己對第一桶金的定義大約為150萬元到200萬元,是一個他覺得可以的範圍。
其實,這並不難,他只要每天存下391元,投資在年報酬率8%的標的上,8年後就能擁有150萬元。
再舉個例子:成為千萬富翁,擁有1,000萬元的資產,似乎是很多人的夢想。
我有一位客戶,在週年盤點後,資產已超過1,000萬元。你可能會認為她的薪水應該很高,才能存到1,000萬元吧?但其實恰好相反,她只是一個平凡的醫療業上班族,年薪不到100萬元,還有兩個可愛的小孩。她只是透過存錢、資產配置,跟持續投資理財,就在40多歲達到資產1,000萬元。
我替她感到開心,也感受到我的從業價值,這不來自於我賺很多錢,而是來自於我的客戶賺錢。對她來說,擁有1,000萬元,換得的不是更奢華的生活,而是安心與平靜,可以陪伴小孩、家人,輕鬆工作、不再焦慮。
因為擁有1,000萬元後,假設1年總報酬率為5%,代表1年可以增長50萬元(10,000,000×5%=500,000);若1年總報酬率為8%,代表1年可以增長80萬元(10,000,000×8%=800,000)。
資產成長50萬元至80萬元,是一個上班族工作1年可以存下的錢,甚至只是1年可以賺到的收入。但當擁有了1,000萬元,就算什麼都不做,這些錢也會再幫我們賺更多錢。
金錢是永動機(按:不需外界輸入能源、能量或在僅有一個熱源的條件下便能夠不斷運作的機械),永遠不會累。
10年後,這個1,000萬元就能複利成長到2,000萬元。再10年後,則會複利成長到4,000萬元,這就是擁有1,000萬元的威力。
有鑑於此,在職業生涯早期,我就立下了要在30多歲時存到1,000萬元的目標。這個「30多歲」,最好是在30歲就存到,愈早愈好。
因為我設立的目標很高,有了目標會讓我更有動力完成,不會坐以待斃,等著錢從天上掉下來。這也是為何,設立數字對於理財有幫助。
我的策略大致可分為3個面向:
首先,我必須認真工作,並升官加薪,到更有發展的崗位。頭幾年因為有刑事警察的加給,我的薪水可以達到7萬元至8萬元,後來升任直轄市派出所主管,月薪可達9萬元。
接著,我尋求換工作的機會,提升收入,有更多的獎金、分紅。同時也提升自己的儲蓄率,花愈少愈好、存愈多愈好。
我給自己的目標是每月存5萬元以上,若月薪達9萬元時,我更要求自己要存6萬元,甚至7萬元,年終獎金要存90%以上。這樣,我每年可以存下至少60萬元至70萬元。
但光是死存錢是不夠的,定存的利息不到1%,太慢,永遠不可能翻身。也因此,我積極學習投資理財,但也不能過度投機,平均而言,我每年的目標報酬率是至少5%。
30歲擁有1,000萬元,是遠大的財務目標,而我也沒有在剛滿30歲時就達成,雖然當時有點氣餒,但並不意外。
因為依照財務計算機的計算,就算我每年都存下60萬元,到30歲前這8年的時間,若是從零開始,每年的投資報酬率需要達到20%。即使我23歲畢業時已存了20萬元,投資報酬率也得達到18%,才有可能在8年後存到1,000萬元。
但即使尚未達成,也會更接近目標,有句話說:「瞄準月亮,即便沒達到目標,也將置身於繁星之中。」事實上,我在32歲時確實達到了目標。
因為多了兩年,在同樣條件下(初始資金20萬元、每年再投入60萬元、目標1,000萬元),每年的投資報酬率只要9.8%,即可達成。在後面的章節,我也會分享如何達到這樣的報酬率。
走在投資理財這條路上,我想和大家分享:「金錢是一種有用的東西,也是個好士兵。它能使我們勇氣百倍、信心十足,成為我們最好的後盾,也讓我們重新擁有自由。」
我覺得只要肯努力、肯付出,一切皆有可能。
(延伸閱讀│晚10年收益「差這麼多」!65歲退休擁有1千萬,「這時間」就該開始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