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免費報名 免費報名 8/17(日)賴佩霞@基隆塔新書分享會

《遠見》中產階級大調查:財富升級無望,逾四成民眾認為未來3年只會更辛苦

639萬中產階級快扛不住了!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2025-07-31

瀏覽數 2,750+

社會中流砥柱的中產階級,面臨房貸、薪水凍漲等現實問題,呈現「體感貧窮」。張智傑攝
社會中流砥柱的中產階級,面臨房貸、薪水凍漲等現實問題,呈現「體感貧窮」。張智傑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當高房價、低薪資、育兒與長照等多重挑戰來襲,讓台灣639萬「中產階級」快扛不住了!《遠見》最新調查顯示,多數民眾過去三年加薪有限、負債不減反增,覺得未來會愈來愈辛苦,且自認是中產階級的比率少於實際數字,整體呈現「體感貧窮」的現象。

【獨家洞察】 
◆財富虛胖、房貸沉重、加薪好難、追趕通膨!「體感貧窮」攀升
◆45.1%自認是中產階級,比例低於實際統計
◆42.4%民眾:未來三年日子將會愈來愈辛苦 
◆人生三大壓力源:退休(50.7%)、財務(50.2%)、工作(37.4%)
◆50.9%自覺承受7分以上的高壓力
◆96.1%認為台灣貧富差距擴大中
◆未來三年可加薪三成?67%覺得沒機會
◆54.5%民眾對未來三年財富升級不抱期待

中產階級自我認同標準趨向多元,「房產」不再是唯一關鍵指標

為了探討中產階級的自我認同、所得與財富感受、壓力源等心聲,《遠見》特別發起「中產階級壓力與經濟感受大調查」!首先發現,有45.1%的民眾認為自己是中產階級(表1)。這個數字,低於台灣以所得換算出來的實際中產階級人口占比。(註)

製圖:杜軍儀

製圖:杜軍儀

進一步探討民眾自認「屬於中產階級」的前三名主因,包括:「能享受一定的生活品質與自由(如旅遊、休閒、文化活動)」(47.6%)、「個人或家庭的可支配收入維持在一定水準」(44.8%),及「生活還算寬裕,不需要為每筆生活支出感到焦慮」(37.1%);反觀僅有33%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是中產階級,是因為「擁有自己的房產」(表2)。

製圖:杜軍儀

製圖:杜軍儀

另一方面,擁有房產者自認中產的比例,比名下無房產者高出超過20個百分點(表1-1),但仍約31.2%名下沒房產的人,自覺是中產階級,表示社會價值觀已趨多元化,房產並非中產階級的標準配備。

逾五成民眾感受身處高壓,退休生活和財務為兩大壓力來源

若1分代表「完全沒有壓力」、10分代表「極大的壓力」,民眾對於目前生活壓力的感受又是如何?調查發現,50.9%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承受高壓力(7~10分);至於全體的壓力分數平均值,則落在6.33分(表3)。

製圖:杜軍儀

製圖:杜軍儀

進一步分析,「對退休生活的擔憂」(50.7%)和「財務壓力」(50.2%),是前兩大壓力來源。其次為工作壓力(37.4%)、親人照護或過世(35.1%)、罹病或受傷(27.6%)、失業或轉職(21.1%)等(表4)。

製圖:杜軍儀

製圖:杜軍儀

《遠見》調查也顯示,42.4%的民眾認為接下來的三年,日子將會愈來愈辛苦,比起「愈來愈順利」(29.1%)者,還高出13.3個百分點,顯然民眾對於未來前景倍感壓力(表5)。

製圖:杜軍儀

製圖:杜軍儀

對於全球正風起雲湧的AI,有49.5%的民眾不擔心自己被AI取代工作,只比擔心者(45.6%)高出不到4個百分點(表6)。也就是,仍有近半民眾擔憂AI帶來的職場衝擊。此外,高達96.1%民眾認為台灣貧富差距擴大中;不只如此,也有74.5%的民眾擔心AI將加大貧富差距。

製圖:杜軍儀

製圖:杜軍儀

除了AI來勢洶洶,全球政經環境也頗為動盪。本問卷問及川普關稅、中東衝突、俄烏戰爭、台海軍演等全球地緣政治事件紛擾,高達82.1%的民眾擔心衝擊到自己的生活、財富與人生規劃。

六成民眾過去三年曾加薪,但多數增加不到一成

大環境的陰霾還未散去,薪水幾乎不漲的痛苦指數又緊接而來。本調查發現,近4成受訪者年薪資所得占個人全年總所得比例超過9成,另有18.1%薪資所得占比80~89%;另外,非受薪族群的占比為15.9%。

接著詢問受薪階級受訪者,過去三年薪資所得增加的幅度,約有1/4的民眾薪水凍漲,還有14.1%的民眾薪資所得「倒退嚕」。此外,雖有60.2%民眾表示過去三年曾加薪,但45.9%表示增加不到10%(表7)。

製圖:杜軍儀

製圖:杜軍儀

【遠見 x 未來親子】全家一起讀,孩子成長看得見:週年慶限定組再送這些>>

再問民眾自認未來三年內,是否有機會可以加薪超過30%,結果同樣不樂觀。高達67%的受訪者,也就是每3人中有2人回答「沒有機會」;但也有23.7%的民眾樂觀期待「有機會」加薪三成。

所得增加有限之下,支出情形又是如何?《遠見》調查顯示,超過半數受訪民眾認為過去三年來,個人或家庭在住房、教育、醫療保健等生活消費支出的成本,高出了10~30%;僅有6.6%的受訪者表示,生活支出不變(表8)。

製圖:杜軍儀

製圖:杜軍儀

住房開銷占比最大!房價墊高個人資產水位、總負債卻不減反增

問及民眾支出占比最高的項目,最多比率、有28%民眾表示「住房(含房貸、房租)」的開銷占比最大,其次有25.8%民眾把最多錢花在「食品」,也有17.5%主要支出是「醫療保健」(表9)。

製圖:杜軍儀

製圖:杜軍儀

交叉分析之下,發現18~54歲青壯族群,平均有3成的最大支出都是房貸或房租,顯然住房支出是工作人口最沉重的經濟負荷。這也呼應近年房價與房貸負擔率雙雙攀升的現象,根據內政部統計,2024年全國平均房貸負擔率達44.3%、台北市更超過7成,也就是,台北市買房族每月所得逾7成要拿來還房貸。

而55歲之後,最大支出為醫療保健,尤其近半(46.5%)65歲以上族群的最大開銷就在醫療保健。

本問卷也檢視個人資產的增長,發現過去三年,淨資產增加的受訪者約為51.9%,明顯比淨資產減少(28.3%)和不變者(19.8%)更高,顯示過半民眾的財富水位有在增加。

但矛盾的是,多數民眾的個人總負債並未減少,甚至不減反增。整體有41.9%民眾認為個人總負債在過去三年維持不變,甚至將近30%的人增加負債,只有28.1%認為自己的負債在減少中(表10)。

製圖:杜軍儀

製圖:杜軍儀

個人總資產維持高檔,但總負債卻不減反增,這似乎是近年房產多頭的一體兩面,房價狂漲墊高了個人資產水位,卻也同時推升了房貸債務負擔。

54.5%民眾對未來三年財富升級不抱期待

此外,有51.5%的受調者去年全年在收支間仍保有餘裕,也就是總收入超過總支出;然而,也有23.3%「入不敷出」,另有22%「剛好打平」。這顯示在收入和支出的拉扯中,多數民眾尚能保持平衡、維持穩定的中產生活,但「掉出去」的風險如影隨形。

值得注意的是,在問到「未來三年內,家庭年所得有沒有機會提升到更高的所得區間?」高達54.5%受調者覺得「沒機會」,對未來財富放大、階級翻轉不抱期待(表11)。

製圖:杜軍儀

製圖:杜軍儀

綜觀整體,如何在各種風險襲來的動盪年代維持平穩生活,不讓自己陷入「真貧窮」,持續是台灣中產階級的課題,也是全民的挑戰。

完整報導請見第470期《遠見雜誌》
※ 註1:【中產階級定義】依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是指家戶所得介於全體中位數的75%到200%者。按主計總處最新的2023家庭收支調查報告,所得中位數為96.1萬元,換算台灣家戶可支配所得區間在72萬到192.2萬元者屬中產階級。

※ 註2:以全台目前1161萬就業人口、中產階級人口占比約55%推估,中產階級總人口數約為639萬人。
【調查說明】
調查執行:遠見民意研究調查
調查時間:2025年6月24~2025年7月9日
調查對象:國內民眾
調查方式:網路問卷
調查樣本:有效回收問卷1,015份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