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大罷免成為台灣政壇焦點,賴清德推動「國家團結十講」卻被質疑為「打掉雜質十講」,引發民主倒退與兩岸危機之憂。對比韓國李在明主張「和平是飯」,賴的諸種作為更凸顯為光譜的兩端,引爆社會對執政意圖的深層關注。
賴清德用一句台諺譏諷中共,卻不啻維妙維肖地描繪出他自己現今的身形:「家己(自己)揹金斗甕(骨灰罐),閣(還)替人看風水。」
賴清德的十講總標題是:「國家團結十講」,內文卻是「打掉雜質十講」。欲洞悉賴清德,就要先看穿他的「文不對題」。
十講目前推車撞壁。原因是:①內外情勢混沌,接下來「外交∕兩岸」等講題進入雷區。②更要命的是反彈凶猛,倘執意講下去,大罷免若失敗就不能卸責;但是,如果就不再講了,這個醜也實在丟不起。進退維谷。
大罷免演成「台獨vs.反台獨」鬥爭
十講有十個分題,但可歸結為只有兩個。一、談民主,就是要為獨裁鋪墊。二、談兩岸,就是要為台獨鋪墊。
此即《大屋頂下》早就說的,這就是賴清德「獨裁+台獨」的意志體現,要用大罷免來發動他的「雙獨複式旋渦」。建立獨裁,推進台獨。
先談民主。賴清德嘴上說「更大的民主∕更好的民主」,實際上作的卻是要「解構民主∕輾壓民主∕終結民主」。這是文不對題。
用大罷免終結民主有三個層次:一、透過無差別大罷免,消滅立法院的反對黨,終結立法院民主制衡的職能。二、因此,也就終結了政黨政治的分庭抗禮。三、因此,也就輾壓了支持國會制衡及政黨政治的社會民意。
亦即,賴清德用大罷免要追求的,是一個立法院不能制衡、反對黨無以立足,以及社會用以制衡權力當局的相對民意,完全失去憑靠的政治境界。萬馬齊喑,鴉雀無聲。
他說:「要透過一次一次的選舉罷免、一張一張的選票,像打鐵一般,千錘百鍊、百煉成鋼、打掉雜質,淬鍊捍衛主權守護民主的鋼鐵意志。」
在這個堂皇的宣示下,立法院的制衡機制是雜質,反對黨是雜質,與賴清德及政府相對的民意也是雜質。一律要打掉。
反對黨是經「一張一張選票」在立法院贏得了多數,賴清德也是經「一張一張選票」而獲40%的支持。現在,「雙少數」的賴清德,以總統直選票的少數,面對立法院反對黨的多數,竟然說:你們確是「一張一張選票」產生的「雙多數」,但你們都是「雜質」,必須「打掉」。
因為,賴清德說:「不是表決多數贏就可以。」
再談兩岸。賴清德嘴上說「追求兩岸和平」,實際上做的,卻在建構「猛獁象台獨論」。這也是文不對題。
他所說的打鐵鑄劍,就是要鑄一柄百鍊成鋼的台獨之劍;他要打掉的「雜質」,就是反對台獨,而主張兩岸和平競合的「雙多數」民意。
大罷免其實已經演成「台獨vs.反台獨」的鬥爭。
為什麼要對國民黨立委進行無差別滿門抄斬式的大罷免?為主張台獨,民進黨及罷團的頭面人物說:國民黨立委都是「中共同路人∕在地協力者」∕紅色忠狗∕通敵賣台的內奸」。「大罷免,不是罷藍委,是罷共匪」,這類言論已成大罷免的主體訴求。
如此這般,大罷免就成了為鑄造台獨之劍而必須發動的慘烈政治整肅運動,用以「打掉」一切反台獨而主張兩岸和平競合之「雜質」。
其實,賴清德如今將大罷免純化,並提升到製造「獨裁∕台獨:雙獨複式旋渦」的高度,是有助於國人面對真相的。
他用十講來宣達他「獨裁+台獨」的總體政策,使國人也警覺必須用「反獨裁+反台獨」的高度來看大罷免。柯建銘說,「要用總統選舉一樣的規格面對大罷免」,藍白陣營則指「大罷免如同對賴清德的信任投票」。
的確如此。此次大罷免的效應幾乎可說是再一次的總統大選,再一次的立院大選,更可說是對國家整體政策何去何從的一次公民投票。
若是公民投票,可有兩個議題:
一、關於民主。你是否贊同以大罷免終結立法院的政黨制衡機制、消滅反對黨?
二、關於兩岸。你是否贊同將在野黨立委悉指為「中共同路人」或「共匪」,並以刑法一百條治罪?
這兩個議題才是大罷免的主軸,其他皆是煙幕。
韓國是一個鮮活的示範。尹錫悅刻意煽動韓朝齟齬,甚至想以製造暗殺嫁禍平壤,來引爆韓朝衝突,以操弄首爾內爭;他將國會反對黨指為「反國家勢力∕朝鮮同行者」,最後逕自宣布戒嚴,欲消滅反對黨,解構國會,宣示藉此「解救國家」。但尹錫悅被彈劾下台後,李在明一方面主張與平壤對話交流,另一方面倡議「和平是飯∕和平是經濟」「經濟助長和平∕和平助長經濟」,與尹錫悅呈鮮明對照,令人耳目一新,韓國民意亦樂觀其成。
由此可證,李尹之爭其實只是對朝鮮政策的差異,尹認為韓朝對立有益於他操弄內鬥,但李認為韓朝若能和解,「和平是飯」,如此而已;至於尹欲用戒嚴「打掉雜質」,李則率民眾抵抗,這也是民主政治的天經地義。
回看台灣。關於民主,賴指立院濫權毀憲,但他以「東廠大法官」操縱釋憲權,正如同用「東廠NCC」就能關掉了中天新聞台,竟然說大法官會議才是「更大的民主」,如何令人心服?而大罷免將所有藍委指為「共匪」,又發動司法檢調全面介入,眼看就要消滅在野黨並終結立院的民主制衡功能,賴清德竟然誇稱這是「更好的民主」,你還要不要臉?
大罷免是成是敗,民主必更加異化
關於兩岸。賴將兩岸政策思惟的歧異,視為定讞「匪諜」的罪證。然而,與賴見解相左者,只是主張兩岸和平交流而已,此亦近乎「和平是飯」的意思,無人主張「被統一∕被併吞」,賴團隊卻指這類意見就是「紅統∕中共同路人」。其實,即使馬英九最近主張「和平民主統一」,主要也寓有以「民主」節制「統一」的意義。對比之下,賴清德的「併購論」才是如今最激進的「紅統」。
看穿尹錫悅,就能看懂賴清德為什麼要大罷免。觀察李在明,即知在野黨為何必須被賴清德等指為「共匪∕中共同路人」。
韓國人能把尹錫悅換成李在明,台灣人卻換不掉賴清德,但看能不能叫他的大罷免大失敗。
大罷免,在民主議題上是為獨裁鋪墊,在兩岸議題上是為台獨鋪墊。可以預言,不論他在大罷免是成是敗,賴清德的民主必更加異化,台獨則必更加凶險。
賴清德正揹著這口「獨裁+台獨」的骨灰罐,台獨不知將歸葬何處?獨裁也不知將暴屍何地?
如今他竟誇誇其談要用大罷免來化解台灣的民主危機及兩岸僵局。這是不是「家己揹金斗甕,閣要替人看風水」?
賴清德,潘朵拉盒已打開,你要周處除三害。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聯合報副董事長;原載於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