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台北市房價貴桑桑,「這種物件」卻成搶手貨?胡偉良:5面向揭密市場結構

數據揭示台北市房市結構「老化」現象日益嚴重。

胡偉良
user

胡偉良

2025-06-30

瀏覽數 41,050+

台北市住宅市場高度老化的5個主要原因/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台北市住宅市場高度老化的5個主要原因/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00:00
00:00

根據房仲業者彙整2024年台北市實價登錄的住宅交易資料顯示,台北市屋齡超過30年的住宅交易占比高達54.7%。也就是說,每成交2件住宅,就有1件是屋齡30年以上的老屋。這樣的數據,清楚揭示出台北市房市結構「老化」現象日益嚴重,並對市場供需、購屋趨勢及未來都市發展,帶來深遠影響。

進一步觀察台北市12個行政區的分布情況,可以發現,大安區屋齡30年以上住宅交易占比高達71.5%,居全市之冠。

這並不令人意外,畢竟大安區是台北市開發最早、地價最高、素地稀缺的核心區域,早期大量興建的集合住宅,如今大多已屆老舊階段。

相較之下,南港區的屋齡30年以上交易占比僅34.0%,為全市最低,反映出南港近年因軟體園區、經貿園區等重劃案,推升大量新成屋供給,使老屋在交易市場的占比明顯偏低。

(延伸閱讀│匯率升、房貸限、出口跌:2025房市風暴誰還買得起房?胡偉良:這2族群

從整體數據來看,台北市住宅市場高度老化的特性,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主要原因:

一、開發時期早、都市更新緩慢

台北市在1960~1980年間快速都市化,大量興建住宅供應當時的成長需求。然而,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建築物逐漸老化,但受限於土地私有、權利人多、整合困難、法規繁複等因素,都更推動速度遠不如預期,使得老屋存量堆積,市場上新供給不足,老屋成為交易市場的主力。

(延伸閱讀│未來房產不再「買了就能躺賺」?胡偉良:除非具備「這3大條件」

二、核心地段價值穩固,老屋仍具吸引力

即使是屋齡超過30年的建物,只要地段佳,如位於大安區、中正區、信義區等地,其交通便利、生活機能完備的優勢,依然能吸引自住客與投資客目光。

部分買方甚至視老屋為未來都更或危老重建的「入門磚」,期待未來資產翻倍的可能性。因此,老屋並未因屋齡老舊而失去市場價值,反而因為地段稀缺,價格支撐力仍強。

(延伸閱讀│蛋黃區居民「就地換屋」成未來趨勢?專家胡偉良分析3大優勢

三、政策推動不足,市場自行調整

雖然政府近年推動「危老重建」、「都更三箭」等政策,試圖加速老屋改建,但在台北市這樣土地寸土寸金、地主權益複雜的環境下,政策成效有限。於是,在政策引導力道不足的情況下,市場呈現出「以老屋交易維持活絡」的自然調整現象。

遠見39週年|訂兩年再亞諾納25吋質感行李箱(價值$4,490)

(延伸閱讀│台灣房價打不下來的真相?胡偉良:「這些」錯誤政策加劇市場扭曲

四、區域新案供給差異,造就交易結構分化

如南港區、新莊副都心等地,因重劃區開發、新建案推出量大,新成屋交易量相對高,因此老屋占比偏低。反觀大安、中正、松山等老市區,因新供給有限,只能以老屋交易為主,形成鮮明對比。

(延伸閱讀│房產保值不在盲目追高,在「這關鍵」!胡偉良依6大評估指標一次解析

五、購屋族群心態轉變

近年不少首購族或換屋族開始接受老屋產品,只要總價負擔得起、地點便利、室內空間實用,就算屋齡偏高也願意入手,再自行裝潢、翻修以符合生活需求。這種務實取向的購屋心態,也促成老屋交易比重攀高。

(延伸閱讀│台灣屋齡日趨老化:老舊公寓將走向何方?專家胡偉良解析投資價值

胡偉良觀點:都更、危老重建將成關鍵

品嘉建設胡偉良表示:隨著台北市老化建物占比持續增加,未來住宅市場若要維持安全、宜居及價值成長,都更與危老重建勢必成為不可迴避的趨勢。

政府、建商、地主三方必須更積極協作,加速推動整合、簡化程序、強化誘因,才能有效釋放台北市潛藏的土地價值,同時改善老舊都市景觀及提升整體居住品質。

此外,對購屋族而言,選購屋齡較高但地段佳、結構安全、有改建潛力的產品,將成為未來5~10年內的重要投資策略之一。

台北市住宅市場,正站在新舊交替的關鍵點上。如何在老屋氾濫的現況下,尋找機會、規避風險,考驗著每一位市場參與者的眼光與策略。

(延伸閱讀│再多限貸限購都是杯水車薪?胡偉良:房價愈打愈漲,背後「2大結構問題」

* 專欄內容僅反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

你可能也喜歡

走鋼索的中產階級
數位專題

走鋼索的中產階級

體感頻撐不起的夢想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