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未來房產不再「買了就能躺賺」?胡偉良:除非具備「這3大條件」

過去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買房法則,在未來可能並不適用。

胡偉良
user

胡偉良

2023-05-03

瀏覽數 74,450+

滿足3大條件的房子才會是未來增值的保證/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滿足3大條件的房子才會是未來增值的保證/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我們經常能聽到有專家說,過去這些年,伴隨著房地產不斷突飛猛進發展,很多城市的房價都翻了幾番,因此閉著眼睛買房都可以「躺賺」。更有甚者直言,買房才是積累財富的最佳手段,因此,不管在任何時候,普通人最好的投資方式就是買房。

根本原因是,過去長久以來,「房地產和經濟深度捆綁,不管在什麼時候,投資買房都是『穩賺不賠』的生意。」

常言道,選擇大於努力。這話用在買房投資上簡直再貼切不過了:同樣是1000萬現金,如果「投資眼光足夠」,選擇在大城市購買核心地段的房產,10年後,1000萬現金恐怕已經變成了3、4000萬市值的「黃金屋」。

但如果一開始就選擇錯誤,拿著1000萬現金在 「收縮型」城市買房,那麼不僅房子的上漲幅度有限,而且可能套牢,只能自住。

過去這些年,伴隨著我國房地產的不斷發展,很多城市的房價都增值不少,因此很多人都說閉著眼睛買房都可以「躺賺」。更有甚者直言,「買房才是積累財富的最佳手段,也是普通人最好的投資方式。」

正是由於這種觀點,過去這些年,我國房地產市場的投資炒作氛圍才那麼熱絡,有錢人名下已經有多套房產,但仍樂此不疲,沒錢人借貸、啃老,也要買房。但殊不知這些鼓吹「閉眼買房穩賺不賠」的觀點其實是有問題的。

首先,「房地產創富的僅僅是一小部分群體」。房價上漲確實帶來了房產 「紙面財富」的升值,但絕大多數人買房都是用來居住的,不可能把自己居住的房子賣掉套現;其次,正是由於聽信了很多專家的「買房賺錢」論,誤認為「買房賺錢適用於任何城市、任何區域」,所以很多人盲目購房,導致最終買到的房子不僅不是自己喜歡的,而且不具備太多的升值空間。

事實上,隨著我國房地產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人口轉移、購房主力人群、購房需求、個人喜好等方面都發生了本質變化,過去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買房法則,在未來可能並不適用。

未來房產不再「買了就能躺賺」?胡偉良:除非具備「這3大條件」。(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未來房產不再「買了就能躺賺」?胡偉良:除非具備「這3大條件」。(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只有滿足居住舒適、稀缺性和具市場前景的房子才會是未來增值的保證

只有滿足居住舒適、稀缺和具市場前景的房子才會是未來的 「黃金屋」,而這樣的房子在很多時候都是「供小於求」,且購房者往往需要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才能買到,換言之「並非人人都能擁有」。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怎麼樣的房子才會符合這樣的條件呢?筆者歸納了一下,大概有如下幾類:

1. 大城市的「市區核心區域」中的「新建高品質」住房。

2. 城市中「靠近湖泊和公園」的房子。

3. 「養老功能齊全」的房子。

4. 物業管理能力強的品牌社區。

5. 好學區的學區房。

6. 捷運房。

7. 「周邊生活、交通配套設施完善」的房子。

這兩年,在房價不斷攀升下,政府各項「壓制措施」不斷出爐,甚至「有違憲之虞」也在所不惜,在政策嚴控下,我們的買房思維也有必要做適當的調整。

至於這幾年房市的可能走向,我要說,明年是重要的大選年,政府在房市政策上一定得做「必要的表態」,甚至壓制及扭轉市況。

當前的房價高是不爭的事實,但這是長期累積的結果,地價貴、營造興建成本高,這兩項就佔了房價的75%左右(以台北市為例),明年碳稅即將開徵,會拉高水泥、預拌混凝土、鋼筋、鋁料價格,勞工問題也沒抒解,營造成本不僅不見跌,還可能會漲;地價又是看高不看低,房價會怎麼發展,大家可以自行衡酌。

對於買房這件事,我的忠告是:一定要建立一套符合自己條件和需求的房地產知識體系,切忌人云亦云,尤其不輕信那些靠流量為生的江湖術士的唬爛言論。

畢竟,買不買的結果還是得由你自己來承擔。

(專欄內容僅反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

你可能也喜歡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