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三峽悲劇與高齡駕駛制度的失靈警訊

侯勝宗
user

侯勝宗

2025-05-20

瀏覽數 3,100+

三峽重大車禍事件,讓社會更認真檢視高齡駕駛制度的問題(情境圖,非當事人)。 pexels@kampus
三峽重大車禍事件,讓社會更認真檢視高齡駕駛制度的問題(情境圖,非當事人)。 pexels@kampus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編按:三峽重大車禍事件,暴衝出台灣高齡駕駛制度的重重問題。除了上路條件必須好好檢討以外,更要有充足的交通替代方案,才能兼顧長者尊嚴與道路安全。尤其是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的現在,相關制度的改革更是客不容緩!

2025年5月19日傍晚,新北市三峽北大國小前,一位78歲的高齡駕駛突然暴衝200公尺、連環撞擊行人與機車,造成兩名學童與一名騎士不幸身亡,另有十餘人受傷。肇事者今年2月才剛通過高齡駕駛的換照檢驗,卻釀成如此悲劇,再次暴露出台灣高齡駕駛制度的漏洞。

交通替代方案不足,不開車便難以生活

長期研究計程車產業與職業駕駛人,我見過無數年長駕駛仍在路上奮戰。高齡駕駛問題不只是個人選擇,而是人口老化下的結構性風險。隨著年齡增長,駕駛人的反應力、視覺與聽覺能力、判斷力與專注度均逐漸退化,尤其在城市繁忙交通下,這些衰退往往成為致命風險。許多高齡者仍過度自信於多年駕駛經驗,低估了自己生理與認知的改變。

都市高齡者常因自尊或習慣堅持開車,而偏鄉長者則是「不得不開」:因交通替代方案不足,不開車便難以生活。在日本,80歲以上人口中,每四人就有一人仍開車通勤;在台灣,偏鄉也充斥著超齡駕駛。他們不是不想停,而是無法停。

日本自2009年起,針對75歲以上駕駛實施認知功能檢測,並依結果分級處理,近年亦導入限定駕照、安全設備條件與自主繳照鼓勵政策,輔以實體講習與地方乘車補貼,讓長者有尊嚴地下車。栃木縣鹿沼市即提供「終身免費公車券」與電話預約接送,成效斐然。

台灣則在2017年起,對75歲以上駕駛施行換照制度,但執行鬆散,至2020年,仍有近四成未依規定完成換照。根據警政署統計,台灣高齡駕駛(70歲以上)近年肇事率持續上升,2023年甚至超越青年族群,已成交通安全新高風險族群。

從制度著手,給長者選項也給安全保障

面對現況,作者呼籲中央交通部與地方政府可以思考以下三大政策作為: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一、強化換照制度與實地評估。應縮短換照週期、取消補辦免罰條款,導入模擬駕駛測驗與實地路考,精準辨識不適任駕駛人。

二、建立分級駕照與科技輔助制度。參考日本設計「條件式駕照」,限縮夜間或高速行駛,並鼓勵安裝自動煞車與誤踩預防裝置。政府可提供補助,提升接受度。

三、發展高齡者替代交通選擇。強化社區接駁車、預約制交通、長者計程車補貼,讓偏鄉與都會高齡者都有實用、安全的代步方案。

最後,社會與全民的觀念也必須改變。家庭、社區與社會大眾應共同參與,建立安全駕駛與適時退場的文化氛圍。看到高齡標誌車輛時,多一分包容與警覺;與其讓悲劇成為常態,不如打造一個更適老、更安全的交通社會。

三峽事件是警鐘,也是轉機。誠心建議要從制度著手,給長者行動尊嚴的各種選項,也要嚴格要求上路條件,給社會多一份安全的保障。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逢甲大學社會創新暨永續碩士在職學位學程特聘教授)

延伸閱讀

【晚育時代】人工生殖如何搶救高齡生育力
數位專題

【晚育時代】人工生殖如何搶救高齡生育力

人類的「生存戰」已打響!不是不想生,而是求子困難?! 一旦超過35歲,似乎已經拉起第一道生子警報,尤其是走入晚育時代的亞洲國家,生殖醫學近年一躍成為救國解方,朝向「個人化」治療以解決每對不孕夫妻的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