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免費報名 免費報名 8/17(日)賴佩霞@基隆塔新書分享會

「不可則止,毋自辱焉」孔子在論語中這樣談「勸人的學問」

勸人的技巧和禁忌。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5-04-18

瀏覽數 3,500+

《怎麼都是我吃虧!孔子帶你走出社交陷阱》/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怎麼都是我吃虧!孔子帶你走出社交陷阱》/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00:00
00:00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勸過人,每個人都被人勸過。但是,勸人是個學問。勸得好,皆大歡喜;勸得對,避免犯錯。可是,也有很多情況,勸來勸去,朋友勸成了仇人。俗話說:「良言難勸該死鬼。」那麼,勸人有什麼技巧和禁忌?孔子師徒早就研究過這個課題,研究結果就在《論語》裡。(本文節錄自《怎麼都是我吃虧!孔子帶你走出社交陷阱》一書,作者:賈志剛,大是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不要強加自己的想法在他人身上

子貢家境很好,見多識廣且聰明,在進入孔子學校的初期,子貢就喜歡勸人。子貢勸人完全是出於善意,並且多數也都是對的。但是,子貢的師兄弟們大都家境不好,對子貢的勸告要麼沒能力改、要麼根本不想改,所以沒什麼人聽他的勸。

子貢的性格也倔,不停的勸。結果他不只被人討厭,甚至有人當場讓他難堪。子貢覺得很委屈,於是來請教孔子,說我一片好意去勸他們,誰知道熱臉貼上冷屁股,我是好心沒好報,這是怎麼回事?

孔子就告訴他:「勸人首先要有誠意,其次要有好的方式。最重要的一點是,勸過之後如果人家不聽,就不要再勸了,否則一定自取其辱。」

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出自《論語.顏淵篇》)

孔子的話對嗎?太正確了。所以,勸人要掌握分寸

人與人之間打交道,要充分考慮到每個人不同的性格、處境等因素,即便是好朋友,也要注重方法,不能以為大家關係好就能開門見山、直截了當。

有的時候你是善意,但是對方感覺不到;你的方法好,但是對方領略不到。反而因為你說多了,對方會懷疑你有什麼企圖。所以,即便是朋友,也要掌握好分寸。

即使是好友,也不要強加自己的想法給對方。當你勸人的次數多了,即使你以為你沒有強加自己的想法,可是對方會這麼認為,且事實上你也確實是。

子貢曾經有一次對孔子說:「老師,我不想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也不希望別人強加給我。」孔子當時就笑了,說道:「你啊,做不到的。」

在現實中,這是交朋友的道理。朋友間說話其實也要有分寸,很多人與朋友決裂並不是利益導致,而是其中一方想強加自己的想法給另一方。

當雙方的社會地位、財富地位差距比較大時,被強加的一方往往會感覺自尊被傷害,因而漸漸疏遠對方,甚至反目成仇。

即使是善意,也不能強加,千萬要切記。

8/17賴佩霞新書分享會 | 在基隆塔來一場心靈對話,立即報名!

(延伸閱讀│錯的正能量比不給更糟!鼓勵別人「往好處想」前,先思考這5件事

心意已決的人,勸不得

孔子周遊列國回到魯國時,魯國的國君是魯哀公。魯哀公一直很想擺脫三桓(按:指魯國歷史上三個為魯桓公後代的卿大夫家族—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專政,可是自身實力不夠,因此想得到孔子的幫助。

魯哀公便邀請孔子去做客,孔子知道魯哀公的意圖,可是他不願意摻和這樣的事,於是就派宰我代替自己赴約。魯哀公問起國社(按:社是儒教中掌管土地的神祇,國社指掌管諸侯國境的土地神)時,實際上就是在暗示宰我,自己對三桓的想法,而宰我根據孔子事先交代的,故意裝瘋賣傻、顧左右而言他。

「老師,我們是不是應該勸勸他?」事後,宰我問。孔子說:「要做成事,就不要說出去。已經決定的事,就不要勸阻。自己做的事,不論結果如何都別抱怨。」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栗。』」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出自《論語.八佾篇》)

為什麼孔子不讓宰我勸魯哀公?因為人家已經決定了,你勸也是白勸。如果最後人家做成了,你當初的勸阻就會成為笑料;如果他失敗了,多半會為你招來怨恨或忌恨,因為這種不聽勸的人往往心胸狹隘。

如果當初沒有勸他,那麼他不論成功還是失敗,都沒有理由抱怨你。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你如果勸說他,就說明你知道了他的想法,為了保密起見,他甚至可能殺你滅口。這種情況,在好萊塢大片中算是屢見不鮮了。

所以,如果你不想跟他一起做,裝瘋賣傻反而比較安全。

後來,魯哀公還是動手了,他暗中勾結越國人,想讓越國人幫忙趕走三桓,結果反而被三桓趕走。

所以,不管多好的朋友,人家已經決定的事情,就不要去操心了。他有他的想法、他的理由、他的難言之隱。

(延伸閱讀│世上不存在「為我好」就能失去禮貌的事:別人詢問才給建議,是成年人的基本禮儀

《怎麼都是我吃虧!孔子帶你走出社交陷阱:怎麼處理別人和自己的面子問題?力求表現是職場必要,但如何不討人厭?《論語》,待人處事的最實用解答。》,作者:賈志剛,大是文化出版

《怎麼都是我吃虧!孔子帶你走出社交陷阱:怎麼處理別人和自己的面子問題?力求表現是職場必要,但如何不討人厭?《論語》,待人處事的最實用解答。》,作者:賈志剛,大是文化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