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如何在工作中實現高效成果?我們需要先捨棄「9種工作思維」

成功人士不會只是埋頭苦幹。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5-03-20

瀏覽數 15,650+

《10X》/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10X》/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沒人能夠否認長時間努力工作,確實有機會取得優秀的成果。然而,若你也是想要追求「勞逸平衡」(Work-Life balance)或「生活工作融合」(Work-Life integration)的現代上班族,那麼如何增加工作效率、縮減勞動時間,才是你「整頓自身職場規則」最重要的目標。(本文節錄自《10X》一書,作者:名鄉根修,方舟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在學習「10X」機制之前,我總認為工作時間愈長,愈能提高工作成果,因此為了在工作上取得更多成果,當然必須更加努力。

當我還是小學生的時候(1989年),在營養飲品「Regain」的廣告中,有句「你能奮戰24小時嗎?」的台詞曾蔚為風潮。當時播放著這支廣告歌曲的日本,正處在工作時間愈長、公司業績愈好的泡沫經濟時期,象徵一個為了公司、為了薪水,不斷工作的世代。

現在如果對員工採用這種工作方針,可能會被當成黑心企業,恐怕立刻就會演變成社會問題。

不過在當時那個年代,當然還沒有「工作生活平衡/勞逸平衡」(Work-Life Balance)這一類的詞彙,大家對於卯足全力、長時間工作的情況,也都是十分地習以為常。

不過,說句不怕大家誤解的話,我並不認為長時間工作本身是一件壞事。長時間工作是為了實現自己喜歡的事情、自己想做的事情,更是為了在工作上取得成果——可將其視為自己的選擇。

這確實可以理解成:想要取得巨大的成果,就必須花費相當的時間。但是,也有人因為長時間持續工作導致傷害了身心健康、破壞與家人之間的關係,我自己便親身經歷過這種本末倒置的情況。

「勞逸平衡」的極限

話說回來,就「工作生活平衡」的觀點而言,難道工作與個人生活之間就像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嗎?

所謂「工作生活平衡」,是指在工作與個人生活之間取得平衡,讓工作與個人生活都很充實的一種工作方式與生活方式。

因為我曾經歷過與妻子兩人工作育兒兩頭燒的經驗,所以我覺得「工作生活平衡」也有其極限。

我和妻子都畢業於海外商業學院並取得MBA學歷,具備商業相關知識。雖然在工作上能夠取得相對的成果,但卻無法擁有足夠的個人生活時間。一直面臨著「要不減少工作,要不犧牲個人生活」的課題也是不爭的事實。

所謂「工作生活平衡」,就是在一天24小時的範圍內,在工作與個人生活之間取得平衡。因此,通常無法同時將精力百分之百投注在工作上,又想要百分之百享受個人生活,於是在現實情況下,就產生了必須犧牲某一方的難題。

因此,我直觀地認為最合理的觀點就是——透過「10X」機制,在有限的時間裡做出成果、擁有自由時間的生活型態,就是「幸福的工作方式」。

(延伸閱讀│哈佛日曆快10天:哈佛優等生、高效主管都在用的「奇蹟時間管理法」

不要貿然投入工作

許多「工作方式」在現實情況中都存在著各種障礙,但透過學習和實踐「10X」機制,不僅可以在自己想做的工作中大展身手,與此同時,還能大幅提高工作的CP值(Cost Performance,或稱成本效益)與TP值(Time Performance,或稱時間效益),獲得更多自由時間。

要實現以「10X」機制為基礎的工作方式,關鍵在於——想要取得巨大成果,接到工作時不是馬上就著手進行,而是先「思考」。

在採取行動之前,要先加入「思考」的過程,問問自己:「除了過往的做法或長時間工作之外,還能怎麼做來達成目標?」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舉例來說,假如你要從東京前往大阪出差,應該不會直接就匆忙趕往大阪吧?

你會先思考:是要搭飛機?還是搭新幹線?又或者開車?話說回來,這趟出差非去不可嗎?能否透過線上會議解決,或交由其他人處理呢?

先思考,再行動。「10X」機制就是加入了這種「思考」過程,來大幅改變工作效率的(最終,也有助於讓自己保有個人時間)。

為了掌握「10X」機制,需要捨棄的9件事

誠如前述,在剛開始學習和實踐「10X」機制的階段,舒適圈的力量會讓人試圖回到原來的狀態。因為正在面對前所未有的新挑戰,難免令人感到不安。

我也曾有過同樣的心境,信心動搖想要回到舒適圈。

「與其追求達成10倍目標的未來,不如繼續按照以前的方法做事,這樣不只更輕鬆,而且還更有把握吧?」我這種心情一天比一天強烈。

然而,我仍認為透過「10X」4步驟來實現「10倍目標」,對自己、團隊成員、客戶以及合作夥伴而言都是更好的選擇。

此外,當我直接與運用「10X」實現10倍目標的人們接觸後,我也懷抱起了能夠實現目標的希望。

不安,是對未來的恐懼。

希望,是對未來的期待。

無論是不安還是希望,都是思考未來時所產生的感受,而非當下。

面對這種不安與希望交織的情況,在挑戰實現「10倍目標」的4個步驟時,對我頗有幫助的方法,就是在策略教練公司學到的「為了掌握10X需要捨棄的9件事」。

正如所見,實踐「10X」機制也意味著要捨棄過往的思維方式。

為了達成「10倍目標」,專注於你的獨特能力並與團隊合作——這可能與你一直以來的做法大相逕庭。

然而,為了實現更遠大的理想未來,請鼓起勇氣,勇敢地放下過去一直沿用的做法和思維方式。以下是「需要捨棄的9件事」:

1. 以過往為基礎的線性思維。

2. 滿足於小幅成長的標準。

3. 否定未來10倍成長的思維。

4. 對於成長持否定態度的人際關係。

5. 覺得差不多該穩定下來的思維。

6. 將自己的成功或失敗歸責於他人的思維。

7. 可以獨自一人實現10倍成果的想法。

8.想要實現遠大未來,需要有勇氣去面對伴隨而來的恐懼和不安。所以要捨棄「希望不需要勇氣就能實現遠大未來」的思維。

9.認為必須獲得回報的思維。(像「 10X」這類指數型成長的過程,並不是從對方手上爭奪,而是互相給予、持續成長的雙贏關係)。

在掌握和實踐「10X」的過程中,你可能也會感到不安和恐懼,但請鼓起勇氣捨棄上述9件事。

(延伸閱讀│知道「精確休息」嗎?時間管理高手,都是懂得休息的人

《10X:工時減半,效果乘十!》,作者:名鄉根修,方舟文化出版

《10X:工時減半,效果乘十!》,作者:名鄉根修,方舟文化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