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5%成功人士才懂的4個基本功:不重要的事,做到及格就好

工作精英用減法工作術讓行動更精準,生活更愜意。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5-03-14

瀏覽數 1,800+

《減法》/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減法》/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讓你累倒的從來不是工作,而是洞察力與工作習慣。現今正是工作、生活從「加法」走向「減法」的時代,因為只有身體保持健康、留出足夠多的空白時間,才會有足夠的精力來支撐效率的提升,也才會有更多的腦力進行深度思考與創新,擁有可持續競爭力,並實現工作效率與生活節奏平衡。(本文節錄自《減法》一書,作者:王世民,商周出版,以下為摘文。)

減少對標準的過度提高,做到剛剛好 

完美主義者不管做什麼,都本能地想做到最好,所以對任何任務的標準都定得很高。

比如,用思維導圖梳理一個只給自己看的書本目錄框架,完美主義者不僅會考慮每個節點的顏色、字體、線條粗細,還會加上美輪美奐的圖示。

一般人用十分鐘就能做好的思維導圖,完美主義者能花上一個多小時。

梳理思維導圖的本意,是建立對這本書的整體印象,從而提高閱讀效率。

但反覆調整顏色、格式、圖示等細節,白白浪費了一個多小時不說,還將看書的熱情都消磨光了。

可以說,這個精美無比的思維導圖,不僅對閱讀毫無幫助,還大大降低了閱讀效率,不做它直接看書的效果比有它會更好些。

可見,有些事情並不是做得愈完美就愈好,做不同的事情有著不同程度的要求。

有些事情,做得剛剛好就可以了。

(延伸閱讀│一生做的所有決定,累積到最後就是人生!成功人士的「決斷力」公式

那麼,哪些事情應該做到剛剛好?做到什麼程度才叫剛剛好呢?

以下總結4點:

一、不重要的事,做到及格就是剛剛好

2008年,有位學員剛從一所頂尖學校畢業,到一家互聯網公司面試。

他的面試成績非常優秀,然而公司的一位資深工程師卻極力反對他加入,原因是他在學校的各科成績大多剛過60分。

這位工程師打電話問他,為什麼很多課程的考試成績只有60多分?

他的回答是,他覺得考試的內容和實際的程式設計工作無關,所以在考試前複習的時候,只按照能考60分的程度來複習,不影響順利畢業就可以了,絕不會花更多時間在考試上。

這位工程師聽了這一回答,當即決定錄用他。

這位學員各科的考試成績剛過60分,不是因為他只能得60分,而是因為他想把時間用在其他地方,在實際的程式設計工作中做到90分。

畢業後進入社會,我們會面臨與這位學員相似的困境。

你手頭正在跟進一個能決定自己當月業績的大專案,公司主管突然要你完成一份PPT,同事又在催你給他提供某個活動的資料,你會怎麼處理呢?

這就需要你具備一定勇氣,敢於把不重要的事情只做到60分。

因為你不得不接受一個現實:一個人的精力和資源是有限的,無法事事都做到90分。

只有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減少投入,才能騰出更多時間、精力和資源給重要的事。

二、重要的事,做到「不鍍金」就是剛剛好

在YouCore每年的年終總結上,我都會特別強調:年終總結的PPT千萬不要做得很精美,不做PPT都行。

為什麼要這麼強調呢?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因為年終總結最重要的是彙報今年任務的完成情況、工作資料和成果及明年的工作計畫等實際內容,而不是展示PPT頁面的美觀程度等。

這就是「不鍍金」的意思,即要「裡子」,不要「面子」。

但我們很多時候,都喜歡做一些核心要求之外的無用功。比如,花了很多時間調整PPT頁面的配色和動畫;或者做會議紀錄時,在排版和字體上花了很多時間,會議紀錄卻遲遲發不出來。

之所以有這些不理智的「鍍金」行為,主要是因為:

①很重視某件事,想做到盡善盡美;

②「鍍金」比完成核心要求更容易,因此不自覺地就更願意做。

因此,要避免「鍍金」,就要學會劃定範圍,以及做到截止日大於品質。

(延伸閱讀│哈佛日曆快10天:哈佛優等生、高效主管都在用的「奇蹟時間管理法」

三、有些事,必須做得剛剛好才符合標準

《論語‧先進》中,有以下一段對話。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

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

曰:然則師愈與?

子曰:過猶不及。

意思如下:

子貢有一次問孔子:子張(師)和子夏(商)兩個人,哪一個更好一點?

孔子回答:子張太過,子夏不及。

子貢:那這麼說,是子張更好了?畢竟子張都超過標準了。

孔子回答:過和不及一樣,都是有問題的。

很多事都有一條基準線,做到這個程度就夠了。過了這條基準線,做再多都不會取得額外的效果。

就像你吃3個包子就能吃飽,但我給你吃5個包子、8個包子,並不會比給你吃3個包子更好。而且這樣做往往結果更差,一是浪費了包子,二是如果你吃多了還容易出其他問題。

那麼什麼樣的「度」才算「適度」,才算剛剛好?問題的難點就在這裡。這需要你敢闖敢試,及時調節。

你應該多嘗試,在試錯中摸索經驗,根據回饋確定是「過了」還是「不及」,再及時調節。

四、有些人,更適合做到剛剛好

名人的成功很讓人羨慕,特別是拚搏奮鬥後才成功的名人故事,更是很多人喜歡聽的。

看到這樣的故事你可能會大受鼓舞,心中燃起一團熊熊烈火。因為你看到了努力就會成功,而且還是很大的成功。

這樣的成功故事確實好,也的確激勵不少人。但如果讓你選擇,你更願意像他們一樣,幾乎放棄工作外的一切,還是選擇不那麼成功,但工作和生活都更愜意呢?

如果是成就動機高的人,那麼選擇前者更合適,因為成就動機高的人願意為了自己認定的成功不惜放棄一切,甚至極端行事也在所不惜;但如果是成就動機沒那麼高的人,那麼選擇後者更合適。

凡事做到80分,你會發現事事都能應付自得遊刃有餘。

(延伸閱讀│成為自律者的5個要點:好習慣養成好人格,好人格塑造好命運)

《減法:少即是多,慢即是快。關於時間、精力、效能與人生管理的核心科學。5%精英都在做的減法工作術》,作者:王世民,商周出版

《減法:少即是多,慢即是快。關於時間、精力、效能與人生管理的核心科學。5%精英都在做的減法工作術》,作者:王世民,商周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