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今天(7月10日)是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94歲大壽。這位「半導體產業造局者」1987年創辦台積電、2018年退休,將一開始無人願意投資的公司,打造成如今的晶圓代工龍頭、台灣的「護國神山」。2024年底,《張忠謀自傳》下冊問世,他以近20萬字,自剖54年來的職涯起伏及創業艱辛。《遠見》集結《張忠謀自傳》精華及獨家專訪,彙整他的智慧金句或感悟,帶你細細回味。
一圓作家夢的感悟
1. 老實說,我並不覺得我的寫作技巧值得賣弄,而是要真實地表達我的感情。我是美國文豪海明威忠實的信徒,他對年輕作者的勸告是:「簡單的字句,真實的感情。」兩者我都有。
◎ 延伸閱讀:張忠謀自序:台積電並非一帆風順,我經歷不少酸甜苦辣
2. 我的自傳上、下冊都是為自己寫的,即使沒有讀者我也不在乎,因為在寫書的過程中,我等於重新又活了一遍。
◎ 延伸閱讀:獨家專訪》張忠謀:寫自傳常掉淚,我彷彿重新活過一遍!
管理、決策哲學
3.要怎麼使每一個同仁投入他的工作,且對公司忠心?我的答案是:要他做他能做,而且喜歡做的工作,給他好的待遇,以及公平的環境。
4.領導者不只要凝聚他的團隊,還要帶領他們「贏」,而這路程往往崎嶇,這就靠領導者的專業智慧、策略,和勇氣。團隊期盼的是一個能帶領他們「贏」的領袖,而不是一個好好先生。
◎ 延伸閱讀:張忠謀的「總經理學」,這五件事都重要
5.學習曲線理論的兩個基本理念是:(一)先發制人;(二)市場占有率非常重要。
6.要知道自己的弱點,無論是產品性能、價格或客戶服務,最好的辦法就是聽客戶批評。如果只在內部檢討,聽到的總是自己團隊如何如何好。
7. 「品質不是一個人或幾個人的事;品質關鍵必須滲透整個組織,每個員工。」憑著這一課,我在德儀創始了:瀑布式(Cascade)品質訓練。
8.「對客戶不輕易承諾,一旦做出承諾,必定不計代價,全力以赴」成了我們(編按:即台積電)的座右銘。
9.台灣對CEO的譯名:「執行長」甚不正確。CEO的職權豈止「執行」!他應該把外面的世界(包括國際政經、客戶、競爭者)帶進公司,動員公司的財力及人力資源,迎接他帶進來的機會和挑戰。一個公司的CEO,應該是這公司的主要對外接觸者,也是策略規劃者及執行者。
10. 我在德儀有史以來第一次裁員時就體驗到:裁員時沮喪的不只是被裁的員工,而是全體員工。
11. 事實上,以員工數目衡量主管職位的重要性是一個錯誤的迷思,與最高層接觸機會也許是更好的衡量。
12. 2009年的我,已遠離生產技術的細節,所以絕不重複1968年我的上司彪希所為——「加忙」遠過於「幫忙」。
◎ 延伸閱讀:張忠謀自傳下冊:他在台積電體現「好領導不該加忙遠勝幫忙」
13. …事後看來,2007年「不做管理層收購」的決定絕對是對的。兩、三年後,我們看到市場成長的機會,迅速地增加資本投資幾乎三倍,不僅花光所有的自有現金,還要舉債,當然相應的結果是連續多年快速的成長——假使我們當年做了「管理層收購」,收穫這樣的獲利與成長就是不可能的事。
◎ 延伸閱讀:張忠謀當年拒做「一項決策」,保住台積電多年獲利與成長
14.experience curve, learning curve,其實是很重要的東西。歸根究柢啊,我最重要的總經理策略學習,就是experience curve。我是跟與我共事了一年的貝恩(Bill Bain)學習的。(編按:貝恩顧問公司,貝恩得出了「經驗曲線」,被張忠謀視為「台積電成功祕訣」,大意是產量愈大、經驗愈多,成本就可愈低。)
◎ 延伸閱讀:獨家專訪》張忠謀:寫自傳常掉淚,我彷彿重新活過一遍!
走出低谷的心法
15.我深深感到我是一個「過河卒子」。從美國大公司集團副總裁、總經理位置,到台灣做事,是沒有歸路的。「過河卒子」不能退後,只能向前。向前只有一條路:工研院衍生出來的台積電。
16.辭職就是放棄。我三次辭職的決定是因為已經無路可走,但這個增加了我的堅強意志,不要再放棄了。
◎ 延伸閱讀:獨家專訪》張忠謀:寫自傳常掉淚,我彷彿重新活過一遍!
17.在失業的五個月當中(1985 年 3 月底至 8 月中旬),我療癒了通用的創傷,學會了一些創投的訣竅,更享受了每星期好幾次與父母及女兒在一起的天倫之樂(後來發現,這時期是我常能與父母、女兒一起的最後時期),也充分享受紐約所能給予的:音樂、歌劇、舞蹈、話劇、博物館、好餐廳……。我的心情從痛苦到放鬆,又從放鬆到期待——對未來的期待。
◎ 延伸閱讀:張忠謀談中年低谷:沉澱足夠再前行,心情會從痛苦、放鬆到期待
18.多年後,每次我想起2021年28奈米的故事,情緒總還是有點激動;但是,再藉依據莎士比亞的話吧:「有好結果的事都是好事(All's well that ends well)」,28奈米的故事有很好的結果。28奈米是台積電打進智慧型手機世界的第一代技術。上文所述的「產能過剩」也只是暫時性的。
◎ 延伸閱讀:張忠謀談自傳!理性分享「危機與轉機」,感性拾掇「作家夢碎片」
他的情感世界
19.幸運的夫妻一起變,我和前妻沒有這麼幸運;至少有十年時間,「分居」、「離婚」就常在我們的心上和口中,但女兒還小,為了她,還是一起過日子吧。我們50歲時,女兒已去波士頓念大學(她母親的母校),而且即將畢業自立,我們分手的時間也已到了。
◎ 延伸閱讀:張忠謀自傳談前妻:幸運的夫妻會一起變,可惜我和她沒那麼幸運
20. 人生的戀,大約可以以年齡定義,少年(時八至三十歲)戀充滿了憧憬、理想、情慾;中年(三十至六十歲)戀重於工作或事業的相互扶持;晚年(六十歲以後)戀卻是相當純真的相互照應、「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戀。
最理想的戀,當然是同一伴侶,百年不渝,隨年齡邁進的戀。但是天下能享受這種戀的,又有多少人?我享受了少年戀,錯過了大部分中年戀,現在享受純真的晚年戀,已經算是福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