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Z世代上班族一關鍵特色:職場疏離感,為何我也認同?

職來直往 Miss 莫莉
user

職來直往 Miss 莫莉

2024-10-21

瀏覽數 44,950+

Z世代的人上班標榜要有「疏離感」。僅為情境示意,Photo by Joyce Romero on Unsplash
Z世代的人上班標榜要有「疏離感」。僅為情境示意,Photo by Joyce Romero on 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近期Threads上有一則關於職場疏離感的貼文,獲得了6.1萬瀏覽。內容大約是在探討,Z世代的人上班標榜要有「疏離感」。當我深度瞭解背後的緣起與定義,即使非此世代,我卻深深認同。不得不說Z世代年輕人,有時比我們更老成。就來談談我的真實觀察。

Z世代重視職場疏離感,那是什麼?

所謂的「職場疏離感」是什麼?定義是不依靠公司,也不會對主管或同事投入過多情感的行事作風。或可以用許多網友愛說的「上班好朋友,下班不認識」來形容,如果你也是秉持這樣的作法來度過上班的每一天,那你就是個具備「職場疏離感」性格的工作者。

這個人際策略看似與傳統職場理念大相逕庭,同時就我的觀察,不少台灣上一代的企業老闆,特別喜歡看到員工和樂融融的樣子,似乎覺得這樣就算是管理有方的優秀團隊。不過這篇Threads貼文的作者自己身為企業老闆,卻少見地大為贊同。他表示職場就是一種商業合作。公司是付錢買員工的時間,因此企業主管或老闆不應該要用「公司是個大家庭」這句話來道德綁架。

而某天朋友問起我,年輕世代員工比以前世代更愛維持職場疏離感的看法,我很直爽地回應說,我個人也很討厭,沒必要的無效社交,來公司上班,最好公歸公,私歸私比較好。原因在於愛說公司是大家庭的主管,多半是在講漂亮話、人品也不一定好。說到底公私分明,才是一個員工跟公司界線的所在,才能在底線上更能尊重。

回想起,另一位朋友A跟我說起一個很愛把「公司是個大家庭」這句話掛在嘴邊的主管,平日常用這個說法,要求部屬應該像是對家人般的無盡付出,來為公司效勞,他也會在福利待遇方面嘉勉合作情誼好的部屬。但是這位主管的私德卻不怎麼好。

其實這位主管,身邊有一位任職多年的女性助理,在公司內部常常換部門升遷,都是走高階主管職位。但朋友A表示在這家公司任職多年來,她一直對這位助理的專業能力不太理解,甚至一直搞不清楚她的定位是什麼,給人一種靠關係升遷的感覺。

來公司上班,最好公歸公,私歸私比較好。僅為情境示意,取自Unsplash

來公司上班,最好公歸公,私歸私比較好。僅為情境示意,取自Unsplash

嘴上說公司是大家庭的人,想法為何?

直到某一天,朋友A才知道這位助理,既是部門主管的小三,還是鬥爭高手。她常常聯手把老闆寵愛的優秀人才鬥走,還刻意防著員工推薦厲害的人才進來公司,害怕無能的自己某天地位不保。後來朋友經歷這件事,才知道會說公司是大家庭的人,竟擅用私情,圖利自己!從此朋友只要聽到標榜「公司應該是大家庭」的人,就會跟他保持距離。因為A表示,不僅年輕人,大多數的基層員工要的不是公司是啥大家庭,是要一個公平競爭的體制。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我聽完這段故事,也想起自己過去所任職的公司,也有為數不少的宮鬥劇跟搞小三的戲碼出現。身為職場疏離感又社恐的職場作家,實在無法理解,為何公司主管會認為只是因為在同一間公司上班的人,就得是Family。

因為出來工作,對多數人而言,就是金錢與時間的等價交換。用過多情感來判斷用人處事的公司和主管,多半沒把績效放在首位,只會養出肥羊跟米蟲,或是主管想讓員工覺得他很會做人,讓自己日子好過罷了。

Z世代:談錢不傷感情

這年頭,多數的Z世代出來上班,真的不是來跟你談感情,說穿了也只想跟你談錢。他們下班後還有自己的生活要過,因Z世代下班多數還有斜槓、副業,還要去跟自己的朋友吃喝玩樂、出國旅遊。說穿了大家下班後,都有自己的生活要過。公司必須認清,你自認為的大家庭,跟Z世代的工作價值觀有無衝突。

因為工作本身就不是談戀愛,公司主管不需要給員工太多的情緒價值。給過多的情緒價值,只會讓職場環境變成缺乏公平體制的地方。

回想起,我剛入社會的第一位主管,就是一個只談績效跟談錢,完全不跟你談感情,聊太多私事的嚴格主管。最後我發現,這才是主管該有的體現,因為本身就是看數字看業績的公司,主管會適時地汰弱留強,不太會有因兒女私情而導致人治色彩。

公司的Team Building活動,多數員工不愛

工作幾年後,多待過幾家公司,才會發現公司搞什麼Team Building活動,員工多數不太熱衷。連我自己以前是人資,我也超討厭這種活動。下班後的應酬、健行、淨灘活動,員工多數都很討厭。因此,公司老闆還是跟上時代,認清年輕同仁不再把彼此當家人,以專業球員的姿態對待Z世代還比較跟上時代!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