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不會取代內容產製者,反是幫手,橘子集團最近證明這一點。近年從遊戲本業,跨足文化娛樂產業,橘子在小說、漫畫、音樂和影視等領域多有投資。本月(6)宣布和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合作,以AI技術應用和IP跨域合作兩大方式支持音樂人。另外,橘子集團內部轉型,也已用上AI。到底怎麼做?一文揭密。
去年,中國遊戲產業曾傳出有了AI後,慘遭大量裁員,如今遊戲與內容產業因應AI到底如何面對?
另外,內容創作者與人工智慧技術之間的關係,始終微妙且複雜,因為文化創作本身就是人類智慧與經驗的結晶,被許多人視為人類精神的最終堡壘,不能單用其他產業常見的自動化焦慮(automation anxiety)看待。橘子集團要怎麼消除兩者之間的固有隔閡?
自Midjourney、ChatGPT等生成式AI工具席捲世人以來,創作者和AI之間的關係就備受關注。對創作者本身而言,人工智慧固然能夠幫助增進其生產效率,但更令他們害怕的是,作為人類累積下來的資產遭到掠奪。
配音員害怕製片利用AI模型,複製自己的聲音,例如OpenAI在春季發佈會介紹GPT-4o時,被指控盜用史嘉蕾·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聲音的疑雲才剛澄清,不久前《媽媽咪呀》音樂劇演出者表示自己因為AI失去工作,延伸出企業拿走真人長相和聲音,以數位複製品取而代之的擔憂。

利用Midjourney生成的圖像,充滿著創造力。以Midjourney生成
生成式AI帶給創作者多重焦慮
除了外貌、聲音與展現出的肢體動作以外,藝術家們也擔心AI「學走」風格。儘管Midjourney創辦人霍茲(David Holz)曾表示創業初衷是讓人類擁有想像力,企圖「製造美麗之物」,但未經繪者同意,便將其創作納入訓練資料的情形,讓藝術家們對Midjourney、Stability AI等以文生圖企業提起訴訟,目前官司仍在進行中。
與之相似的,OpenAI因為ChatGPT被媒體控告,推出專攻音樂生成工具Udio AI的Uncharted Labs、推出SUNO AI的SUNO也在本週一(6/23)遭到唱片公司控告,未經同意便取用藝人作品。
此外,從消費者層面,也還無法百分之百接受人工智慧生成的內容,有些人的反對理由出自於對藝術家和創作者的支持,也有些人偏愛真人創作。因此,《幻獸帕魯》和《世界之外》等遊戲,才會有玩家以火眼金睛看出AI介入美術素材產製的痕跡。
即便是利用AI生成內容宣傳,也讓創作者心生反感,例如《魔法風雲會》繪師、日本歌手高橋洋子同樣因為公司使用AI生成內容,分別決定辭去工作以及辭去表演。
因此,當橘子集團宣布要以AI技術提供創作者幫助,自然引人注目。橘子集團策略長陳冠宇分享幾個生成式AI助力的形式:文字、影像和聲音。
以文字來說,就是利用大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生成內容的靈活度,部署在創作者或藝人的粉絲專頁、官方帳號等社群上,以對話機器人的形式回答問題。影像部分,則是以近期備受關注的以文生影像技術,快速生成宣傳影片。
至於最敏感的聲音,陳冠宇表示,「在音樂人的許可及授權之下,我們可以幫助偶像或者音樂人,去訓練他們的聲音,學習他們的聲音,跟捕捉情緒的生活工具。」待訓練出近似藝人聲音的模型後,便能進一步運用在宣傳和互動上,橘子集團以「分聲」形容。
橘子集團指出,橘子應用AI幫助創作者,可以分成對內的「生產力」,以及對外的「產品力」。
以對外來說,初步是藉由AI協助藝人和創作者宣傳,藉此節省時間。再進一步,「我們利用AI技術產生很多產品,讓創作者很容易找到一些變現的方式,」例如和粉絲互動便是其中之一。
至於對內,橘子目前正在開發能夠幫上創作過程的生產力工具,以音樂人來說,就是幫助其產生更好的音樂。
AI輔助創作更好、還能幫集團內部轉型
就輔助創作過程來說,橘子尚未公布詳細應用。其實,市面上已有SUNO AI、Jukebox等輔助生成音樂相關的應用,但橘子方面認為,若要真正幫上音樂人、走到產製階段,目前還有生成品質不夠優良,以及生成內容沒有調整彈性的兩個挑戰。
品質和修改彈性,正是AI應用服務企業的重要改善方向。以ChatGPT的對手、由Anthropic推出的Claude為例,近期更新中就新提供Artifacts功能,讓使用者可以即時預覽生成網頁或文字等內容的結果,方便細部微調,企圖填上「從生成到完成」的最後一哩路。
在助攻創作者以外,陳冠宇另外分享,橘子集團也從集團內部出發,從盤點資料、推進AI應用開始,目前正在探索提供其他企業(2B)AI服務的可能性。
陳冠宇説,「(推AI)前面一年半左右,其實最核心的是集團轉型。」先前從技術角度,試圖推進橘子集團的媒體、支付、電商、遊戲和客服等不同部門的轉型,例如先以AI輔助客服,再接續導入至遊戲如《新楓之谷》中。
「除了服務我們集團內以外,我們現在向外延伸(outbound)去服務其他公司。」不過,陳冠宇也坦率指出,目前仍無法估算對企業服務的營收,會先以在金融、零售和教育NGO等不同領域做出實績為目標,預期在2025年上半年看到階段性成果。
粉絲最重視偶像的「真誠」
以AI幫上創作者角度來看,已經可以想像在社群上對話、生成宣傳內容等「省時」的應用場景,但如何做到「變現」,仍有待觀察。
因為在創作者領域,即便聲音可以生成、對話口吻可以模仿,但偶像魅力來源並非AI所能取代。以娛樂產業強大的韓國為例,其知名的應用程式功能「泡泡」(bubble),讓粉絲付費後,在應用程式接受偶像集體發送的私密訊息,其賣點除了訊息並非公開帶來的尊榮感以外,由藝人本人撰寫而成也是重點,粉絲很難接受付費買到AI生成內容。
因此,AI分身與其說是真人和人工智慧的拉扯,毋寧說粉絲在乎的是偶像的真誠,即便真誠只是演繹而成亦然。面對鏡頭時笑臉迎人、遇上接機群眾時感動萬分、接受禮物時心懷感恩,就算這些行為都只是偶像們呈現出的展演,也是敬業精神的展現。由AI出面與群眾互動之後,粉絲們更難判斷偶像是否真誠。
當然,AI在創作領域,還是有其他延伸商機,例如客製化的問候語(聲音)、貼圖(圖像)和生日祝福(影像)等,但其中牽涉到的著作權和遭人惡用議題,使得相關應用仍沒有大規模爆發,這是接下來橘子集團企圖以AI輔助創作者變現時,值得觀察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