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情緒之所以容易起伏,就是因為把注意力都放在他力圈上,被那些自己無法控制的事情耍得團團轉。有意識地練習區別「自力」和「他力」的差異,就能放鬆緊繃的心理框架,進而改變自己看待事物的觀點。如此一來,面對不順利、不符合期待的發展時,可以慢慢以比較輕鬆的心情看待,負面情緒也不容易被啟動。(本文節錄自《可以生氣,但不要動不動就發脾氣》一書,作者:種市勝覺,遠流出版,以下為摘文。)
為什麼養成不生氣的習慣會讓人生如此戲劇性的好轉呢?
憤怒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情緒表現,有些時候為了解決問題,憤怒會化為做事的動力或提供動能,對某些人來說它甚至是一種超能量。只不過在某些情況,尤其是經過長期累積之後的爆發,憤怒只會帶來不良後果,譬如:
「對於自己的情緒化覺得很厭煩。」
「常常覺得焦躁不安,人際關係也不太好。」
「雖然常提醒自己要冷靜但還是發了脾氣,然後又覺得後悔」之類的反應。
有這類情緒控管問題的人,不論在工作或與人相處都會出現某種程度的障礙。換句話說,把焦慮、憤怒、怪罪他人或自責變成家常便飯的人,當然不可能出現好的運氣、機遇、財運及自己期待的結果。
反過來說,一旦養成「不生氣的習慣」,學會考慮別人的感受,也相對不會被周遭的人事物或是失敗的結果所影響。
維持心情穩定不僅有助於工作表現,加上人際關係變好,消除莫名的壓力、沮喪不安和煩惱,心情愉快自然會覺得人生既美好又幸福。
(延伸閱讀│生活的10%由你發生的事組成,90%則由你對事情的反應決定)
生活的品質是由什麼事來決定呢?
大家都想要幸福快樂,當然沒有人願意體會不幸、挫折和辛苦,雖然聽起來是天經地義的說法,但滿腦子想要追求好日子的人卻沒能順利達標,這到底是什麼造成的?
譬如很多人覺得只要有錢就能得到美好人生,實際上似乎不是這樣。
在現代社會具有一定財力是得到幸福的必要條件但並不是絕對。有些人即使有錢也不快樂,也有人沒什麼錢但自覺日子過得不錯。也就是說有品質的幸福人生,並非單純只用金錢來衡量。
那到底是由什麼來決定呢?我認為「每天以何種心情過日子」才是重點!
無論多麼成功、富有,成天對著部屬大吼大叫,或是每天精神和身體很緊繃、跟家人關係不好,那麼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幸福。
有錢會讓人幸福,或成功會讓人快樂,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切實際的想法。重點不在於成功或財富,而是每天是以何種心情度過。
(延伸閱讀│日本百億富豪的致富觀點:別只考慮自己,你就擁有全宇宙的力量!)
你可以選擇「不生氣」
「不要生氣!只要做到這一點,接下來一切就會變輕鬆。」
「話是這麼說沒錯,但總是會不由自主地覺得煩躁,然後就發脾氣了。」
「明明知道發脾氣於事無補,但最後還是把小孩臭罵一頓……」
這本書是建議養成不生氣的習慣,但並不代表都不能動氣。
該生氣的時候就生氣也沒關係。我自己也會生氣。
正確的說法是這本書教你主動地選擇不生氣,核心概念是學會打造不隨便生氣的體質,那麼人生就會好轉。
只要有意識地實踐本書介紹的方法,就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且可以自由選擇不生氣的生活方式。
如此一來日子將會過得平穩踏實,充滿幸福感的快樂人生唾手可得。
當你選擇不生氣時,生活會發生不可思議的巨大變化。
(延伸閱讀│「業力」不是「惡有惡報」:做決定的心態會得到相應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