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父母因為孩子繭居在家或長期的家暴問題,最後束手無策才來諮詢,其中有很多人隱約知道「自己的育兒方法可能不適合孩子」,卻還是沒有改變自己的觀念。 他們不願改變觀念的原因是什麼呢?首先,我們來探討一下學歷迷思。父母過度擔心而不肯相信孩子的第一個原因:完美主義。(本文節錄自《為何父母越完美,孩子越痛苦?》一書,作者:成田奈緒子,如何出版,以下為摘文。)
「我絕對不讓孩子吃來路不明的食材。」 在大企業裡上班、育有一個小學女兒的瑠美太太這麼說。她會定期訂購安心安全、印有生產者肖像的有機蔬菜、肉、魚等品牌食材,在週末時備好一個星期份的料、冷凍保存。
她只會讓孩子吃自己用這些食材烹調的料理,從副食品開始,一直都使用同一品牌的食材。 她女兒在學校的成績也很出色,不論是運動還是樂器,任何才藝的表現都十分亮眼,是個能讓瑠美太太說出「覺得自己生了個完美小孩」、引以為傲的孩子。
她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習兒童鐵人三項,這也是她父親的興趣。她展現出傑出的才能,甚至在大賽中贏得兒童組的獎牌。鐵人三項適合體重較輕的人。
因此,這件事更加重了瑠美太太對食物的講究和完美主義的傾向。為了減少孩子的進食量、同時增加肌肉量,她用更嚴格挑選的食材來烹調。這是高學歷又有高收入的家庭才能做到的程度。
女兒受到瑠美太太的完美主義影響,進行非常嚴厲的飲食控制。不僅如此,她也很努力訓練,一大早就會出門跑步。這對於體格尚未完全發育的小學生來說,實在是很辛苦。
結果,女兒漸漸食不下嚥。她是個認真的孩子,還是會去上學,但根本吃不下營養午餐。就連在家裡,她也只能勉強吃進可以用手指夾起的兩、三個小飯糰而已。
一轉眼,她就瘦得不成人形,體重只有同年齡標準體重的7成,在眾人的勸說下就醫後,被診斷出有「飲食障礙症」。
即使明白了病因,她依然什麼也吃不下。於是,她們母女輾轉來到了我這裡。我第一次見到擔心得驚慌失措的瑠美太太,還有瘦到眼眶凹陷、臉色蒼白的女兒時,大吃了一驚。當時她只有小學四年級而已。
(延伸閱讀│父母的愛「無條件」?送女兒出國讀書,回來去開垃圾車可以嗎?)
「因為媽媽太好了」所以孩子生病了
我跟瑠美太太面談的同時,也和女兒培養了一下感情。在女兒慢慢開始願意對我傾訴時,我試著問她:「妳為什麼吃不下呢?」 她的回答令我十分震驚。
「因為媽媽太好了。」 媽媽學歷高,收入高,身材苗條,容貌秀麗,廚藝又好,簡直是全方位的完美,要是沒辦法變得像媽媽一樣,那就傷腦筋了。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我的身體就愈長愈大,這樣下去就沒辦法像媽媽一樣纖細了,所以覺得非常不安。或許是我努力過頭才會生病吧—事情大概就是這樣。
孩子說「媽媽太好了」,代表原因就出在母親很完美。可能是她「想要像」母親一樣的願望,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必須像」的強迫觀念,才會害她受苦。
飲食障礙是一種對環境或父母產生抗拒反應的顯著症狀,我見過有飲食障礙的孩子,幾乎都有家長過度講究飲食的問題。因為父母長期講究飲食,導致孩子食不下嚥。這些父母大抵都有高學歷,凡事都要做得面面俱到。
我告訴瑠美太太:「這位媽媽,很抱歉,妳女兒的狀況可能有點嚴重。要是她不吃東西的話,最後就會撐不住了對吧?幸好妳在她倒下以前帶她來了。」她眼中泛淚,聽了我的建議。
之後,女兒開始慢慢進食,恢復原本的體重了。
(延伸閱讀│「你剪斷了我的翅膀,卻抱怨我不會飛翔」別再要求孩子聽話了!)
母親過於完美,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危險
我在這位女兒康復以後,這麼告訴瑠美太太:「我知道媽媽妳很努力、很努力要做好母親的工作,但還是稍微偷懶一點吧。不一定要用有機蔬菜,偶爾不自己下廚,去外面吃飯也沒關係啊。」
完美主義的父母,大多是敏銳又容易受傷的人。他們很敏感,也能輕易察覺到不安的情緒。所以,他們會為了避免負面的情況發生,竭盡全力去做好眼前的事,有些人甚至會嚴重溺愛孩子。
他們的這種表現,等於是在告訴孩子「我很擔心你,不相信你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