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他們每天早上把走路加入晨間儀式!自然睡飽,還降血壓

林士蕙
user

林士蕙

2024-04-08

瀏覽數 13,450+

年齡低於40歲的民眾,連續32週固定早上花一小時走路、伸展後,血壓、BMI與腰臀比都有明顯改善。(僅為情境圖)Pexels by Thirdman
年齡低於40歲的民眾,連續32週固定早上花一小時走路、伸展後,血壓、BMI與腰臀比都有明顯改善。(僅為情境圖)Pexels by Thirdman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去年剛滿30歲的哈瑞斯,某天驚覺發現自己長期放縱生活,體能竟如80歲老人,還常常睡不飽。於是,哈瑞斯在2023年元旦立下了新年新計畫:每天堅持07:00起床,用走路4000步啟動晨間儀式。結果,才執行6個星期就收穫多種好處。其實,根據最新醫學期刊研究,銀髮族若能堅持早上走路,不但可讓睡眠品質提高,還能降血壓。但想要讓自己的晨間儀式發揮最大效果,據美國健康權威指出,有完整5點作法會更好。

住在英國的年輕男子哈瑞斯(Jake Harris,去年剛滿30歲,某天卻驚覺發現自己身體到處疼痛,關節愈來愈不靈光,體能快接近老年人。 

原來,哈瑞斯當初因為膝蓋受傷,走路不便減少運動,結果陷入一系列的負面循環:白天本來就得長時間坐著看電腦,回家後,哈瑞斯坦承也老靠吃垃圾食物,追劇與滑手機到半夜打發閒暇,根本沒在動。早上常把鬧鐘按掉繼續睡,但他反而愈來愈覺得睡不飽。 

他每天早上走4000步,睡眠更好還改善膝蓋 

於是,哈瑞斯在2023年元旦立下了新年新計畫:每天堅持07:00起床,用走路4000步啟動晨間儀式。結果,才執行6個星期,他就收穫了下列多種好處: 

1. 因為早起完成走路,這樣的小成就讓上班時心情變好、壓力變小  

2. 晚上睡眠品質提高,睡得更久,也更快入眠。

3. 工作時專注力提高,效率也變好   

4. 自己的膝蓋舊傷因為走路,有改善跡象   

5. 減重方面不明顯,但感覺有略少了幾磅

「這可能是我近5年來,養成過最好的新習慣了!」哈瑞斯在網上發文開心地指出。他也因此創立電子報「Nomoresnooze,教導網友如何培養對自己身心有益的習慣。 

住在加拿大的肯恩(Cam)和布藍登(Brendan)兄弟,定期會在YouTube頻道「GoalGuys上分享各類生活心得。在20232月,他們決定仿效美國史丹佛大學神經科學家,也是知名播客胡伯曼(Andrew Huberman)的建議,挑戰30天,天天六點到六點半早起去走路。 

一下床去戶外走路10分鐘,他發現可減少咖啡依賴 

肯恩表示,他每天一下床,第一件事就是去接觸自然光,到戶外進行1015分鐘的走路。這件小事非常重要,對他的身心都帶來正面的影響。他曾經天天都要喝咖啡,但是在進行晨間走路後,他刻意晚90分鐘再喝,反而精神更好。 

同時,在30天早上走路與健康飲食的幫助下,肯恩測試自己身體數據,發現用來判斷男性活力的睾酮水準,從偏低回到正常範圍。他自己也確實感覺到心情與活力,都變得更好! 

而長期與他一同工作的兄弟布藍登,也觀察發現肯恩的創意點子變好,工作能力更強,大家讚賞外,也加入晨間鍛鍊的行列。 

在早上走路能促進健康。(僅為情境圖)freepik by fxquadro

在早上走路能促進健康。(僅為情境圖)freepik by fxquadro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其實,在早上走路能促進健康,早已獲得許多醫學期刊研究認可。效益還比你想的多元。 

例如,一份在2022年由印尼學者希馬(Rokhmatul Hikhmat)等人發表在《World 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 and Reviews期刊的研究指出,專家邀請一群有高血壓症狀的銀髮族,每天早上走路,然後量測運動前後數據比較,結果發現走路就能有效幫助他們降低血壓,控制病情! 

另外,2020年印度學者嘎許(Dr. Sandip Sankar Ghosh)的研究也指出,年齡低於40歲的民眾,在連續32週,每週固定早上花一小時到1小時15分進行走路與伸展後,包括血壓、BMI與腰臀比都有明顯改善。 

早上走路也對睡眠很有幫助,尤其是銀髮族。像是2023年印尼學者奧塔韋塔馬(Anisah Oktaviatama)等團隊做了一項研究邀請印尼中部一處社區中心的老年人,進行四週走路挑戰,定期一週三次每天早上走路約30分鐘,結果顯示,短短四週的早晨步行,就能夠顯著改善他們的睡眠品質,並且也讓他們睡得更久。 

專家建議讓晨間儀式發揮最大效果,請具備這5點 

不過,若要讓早上走路發揮更好效果,彙整自美國健康專家、史丹佛神經科學家胡伯曼,以及上述固定維持晨間儀式的網友建議,還可以加入以下做法: 

1. 早起並接觸自然光:

像胡伯曼教授一樣,盡量在早上早些時候起床,在戶外進行至少10分鐘的步行,才能儘量接觸到自然陽光,調節身體的生物鐘。 

2. 多喝水:

在早晨步行前後,喝足夠的水,可以選擇在水中加入檸檬汁或蘋果醋,以促進消化和身體鹼化。 

  • 在早晨步行前後,要喝足夠的水。Pexels by MART PRODUCTION
    在早晨步行前後,要喝足夠的水。Pexels by MART PRODUCTION

3. 進行身心放鬆練習:

步行過程中,可以進行簡單的冥想或呼吸練習,幫助心理放鬆,並提高一天的專注力和心理清晰度。  

4. 有意識地關機: 

哈瑞斯認為,早晨步行時不要查看手機、郵件或社交媒體,讓這段時間成為與外界隔絕、與自己對話的寶貴獨處時光。  

5. 享受步行帶來的好處: 

步行不僅可以提升體能和健康,還能增強心理健康、提升情緒和專注力。注意觀察步行對身心帶來的正向效應。

不論是哈瑞斯或者是肯恩兄弟,他們都認為,早上走路的晨間儀式不只能促進健康,更能提升自我,重新探索潛能。

因此,不妨從明天早上開始,試著將這個強大的原子習慣融入你的日常生活中吧。 

你可能也喜歡

動起來的 ESG
數位專題

動起來的 ESG

運動和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有什麼關係?「動起來的ESG」,不僅是將運動和ESG相結合的創新思考,更是我們對未來企業永續發展的探索。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