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留填資料 立即留填資料 錯過報名?別錯過洞見,揭開企業決策者核心觀點

吃一餐「小費」高達25%:矽谷工程師住美國30年還不習慣的文化

美國小費的基本行情是18%,平均是21%,只給15%會遭白眼。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4-02-06

瀏覽數 13,800+

《我失敗的美式生活》/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我失敗的美式生活》/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00:00
00:00

美國有個壞習慣:全世界最壞的──做什麼都要小費。出去旅遊度假給小費就算了,至少心情不一樣。小費在美國卻已成日常,搭計程車、房間清潔、代客泊車、理髮、按摩、吃飯、喝酒……到處都要小費。(本文節錄自《我失敗的美式生活》一書,作者:鱸魚,時報出版,以下為摘文。)

在這裡活了一輩子,我還是常常搞不清某些情況到底要不要給小費、該給多少、什麼時候出手、如何給。敏感的人,尋常日子都活得提心吊膽。

餐廳內用要給小費眾所周知,大家也虛心接受,但百分比一路偷偷上漲,非美國人不清楚,經常搞得很尷尬。

在全世界各地吃飯從來不必擔心小費,只有在美國,吃頓飯都可以成為精神負擔。

國際慣例多半是菜單價格內含服務費或外加在帳單上,一般是10%,而且講明在先。美國30年前的基本行情是10%,後來悄悄爬到15%,現在最低標是18%,平均是21%,只給15%會遭白眼。

如今高級餐廳不給個25%便不符合行情,到這類只吃氣氛的餐廳,大家都被迫大方,原本的享受成了心理負擔,只怕顯得寒酸。

如果看起來一副觀光相,再加上那張不懂入境隨俗的東方臉……我在舊金山「小義大利」被當外國人詐過,簽信用卡時剛好又沒細看,回家看收據才發現在這座東方人已經超過白人的城市裡,仍然被當作不上道的亞洲觀光客。

餐廳在沒有告知的情況下,先在帳單上自動加收了18%,帳單下方又印了一行小費欄請你填。客人常不知情又多放了20%,而且是在已經灌過水的總額之上──連那18%你也給了20%小費。帳單下方那行空白是詐財欄,如果已經收了小費,為什麼還裝無辜再要小費?擺明了是賭客人粗心。

問題還沒完。暗槓的那18%很多都是加在政府稅收的9%之上,連政府的稅收都在給小費。上述例子假設整頓飯的實質餐飲消費是100美元,最後付的將是154美元。扣除9塊錢政府稅收,等於付了45塊小費,也就是45%,宛如銀行利滾利。

(延伸閱讀│丹麥人4點就下班,競爭力卻世界第一?「人生優先順序」是關鍵)

在全世界各地吃飯從來不必擔心小費,只有在美國,吃頓飯都可以成為精神負擔。(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在全世界各地吃飯從來不必擔心小費,只有在美國,吃頓飯都可以成為精神負擔。(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不聲不響暗槓:不是服務,是詐欺

人到了美國上餐廳吃飯,記得要不客氣地仔細閱讀帳單。有些商家看準客人不好意思當面質疑,在帳單上加油添醋。如果已經加了小費,就大方用筆把詐財的小費欄劃掉,表明你知道他在耍什麼花槍。

【活動免費報名】從山林到世界,優人神鼓劉若瑀帶你感受臺灣的文化之聲>>

當然,「小費」有各種不同的用字,有通俗的 tips、service charge,也有正式卻顯得險惡的 gratuity──這個字很多人不認識,以為是某種稅收。

若是裡裡外外總共45%的小費,服務生不會感謝你大方,而是感謝你笨。不聲不響暗槓也不是服務,是詐欺。小費是我對這個普遍來說處處誠實的國家卻有商家如此不誠實,最不了解的地方。

如果覺得對方提供服務所以給小費也算名正言順,我在曼哈頓的餐廳吃飯上洗手間,門一推開就看到一個黑人站起來向我鞠躬,立即知道上了賊船。

我不在乎小費多寡,但在乎心理負擔。萬一皮夾打開裡面全是20塊紙鈔是給還是不給?可以請他找錢給我嗎?

用完洗手間準備洗手,對方一個箭步衝上來搶著打開水龍頭,拿了毛巾噴上香水準備遞給我。任何人如果覺得這叫尊貴那是變態。

水龍頭可以自己開,遞來的香水毛巾你敢用?我不了解什麼樣的餐廳會把這種封建的迂腐錯置在現今的時空,美其名叫服務、叫高級、叫尊貴,但古早的美國就吃這一套,富人願意用心理負擔和放棄隱私交換短暫又虛假的尊貴,古代人需要伺候的太多了。

我回答對方「謝謝你,我不需要毛巾」,水龍頭當然已經開了,水嘩啦嘩啦在流我只能說謝謝。對方酸我一句「感謝你這麼大方」。之後我不敢再上洗手間,那家餐廳再也不敢去。

這就是美國,上個洗手間還得付出沉重的心理負擔,然後遭到羞辱,從任何角度來看這都叫綁架,不叫服務。

(延伸閱讀│台灣人在英國職場工作超過10年,她體會2個不需言傳的溝通潛規則)

《我失敗的美式生活:鱸魚的三十年日常觀察與非典型剖析》,作者:鱸魚,時報出版

《我失敗的美式生活:鱸魚的三十年日常觀察與非典型剖析》,作者:鱸魚,時報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