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歡慶39週年 歡慶39週年 全年最低訂閱優惠全面啟動!只要 2.5 折起

自顧自講個不停、別人講話卻都沒在聽?你可能有「對話自戀症」

透過聆聽,讓彼此的距離更靠近,締造真正的雙贏,建立真心的連結。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4-01-16

瀏覽數 18,850+

《最高的聆聽》/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最高的聆聽》/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00:00
00:00

有一種溝通症狀叫「對話自戀症」。指的是當你與他人對話時,不斷只想自己要說的話,要問的問題,完全沒有聽對方在說什麼,等到對方終於停止說話時,你自顧說出自己想說的話,想要問的問題——因為你沒有在「聽」。日積月累「沒有在聽」的結果會變成——你變得缺乏同理心,無法與人深入對話、無法真正認識自己、愈來愈孤單。(本文節錄自《最高的聆聽》一書,作者:派翠克.金,大田出版,以下為摘文。)

有些人天生就是優秀的聆聽者,但多數人都需要一些自發性的努力,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有些人只擅長聆聽,卻不擅長敘述甚或表達情感。

不過,跟老天賦予的身形高矮、髮色深淺不同,你完全能夠掌控自己聆聽能力的好壞—就從現在開始。

成為一名優秀的聆聽者,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慈善行為,或者是件你純粹為了他人而做的事。一旦你真心關注並關懷另一個人的世界觀,每個人都能受益,而我們看待事物的觀點也會更形豐富。

這是最為典型的雙贏局面—其程度甚至可能超乎你的想像。至少,若想成為一名更優秀的聆聽者,這是你必須要做出的第一個重大思維轉變。

到底有沒有聽你說話呢?

你有沒有參與過這樣的一場對話:對方不願給予哪怕一丁點支持型回應,就連隨隨便便的「真的喔?」或「嗯哼」都沒說過呢?

你不太確定對方是否認可你所說的話,而他們可能是故意這麼做的。這有可能正是一個被動式對話自戀症的例子。

多數人都被教導,說話時要遵守禮節,不要沒完沒了地講、自己的話說完了就要停下來,以及跟聊天的對象共享對話時光。

好吧,這人會遵守這些基本規則,但他們鐵定不會鼓勵談天對象多說些話,以免耽誤自己的說話時間!缺乏他人的回應(真心的那種!),會讓人很快覺得應該不要再說話了──而這就是對話自戀症患者登場的時機了。

那些看似最討喜、最有自信的人,是那些不會瘋狂地意圖掌控他人關注力的人。(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那些看似最討喜、最有自信的人,是那些不會瘋狂地意圖掌控他人關注力的人。(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你有「對話自戀症」嗎?

諷刺的是,人們往往認為,那些能夠好好聆聽、不以掌控對話為目標、真心對聊天對象所說的話感興趣的人,最為風趣幽默、饒有魅力、值得關注。因此,對話自戀症患者預期的目標(確保他人能夠知道關於你的事情)完全沒有得到滿足。太慘了。

幸好有一些指導方針,能夠讓你對抗這些絕對會碰上的無意識阻礙:

1. 注意對話時間的分配

8/17賴佩霞新書分享會 | 在基隆塔來一場心靈對話,立即報名!

要做到這一點,你要先集中自己的意識,並觀察自我意識的流動走向。注意對話時間的分配。是一個人包辦了所有的談話嗎?抑或是有來有往的對話呢?

2. 全心投入他人所說的話

要達到這樣的程度,你不能夠只是假裝對他人的生命經驗抱持興趣—你需要徹底忘記自己片刻,真誠而全心地投入他人所說的話。不要去想稍後要怎麼回應,把注意力放在他人此刻所說的話上面。

也就是說,不要急著詮釋或框住他人所說的話,讓這些話語的意涵逐步顯現。給予更多支持型回應,不斷避免將每個主題都談回自己身上。

3. 提出疑問,讓對方能說更多

如果你暫時獲得了關注,就享受那種感受—但記得把發言權再丟出去。就像我們孩提時曾被教導的: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聽了你說的話,讓我想到自己的某一次經驗,發生了這樣那樣的事情。我很好奇,你也有經歷過這樣那樣的事情嗎?」一個會說出這種話的人,表示他們願意與他人共享對話,而非全程獨占。

留心觀察自我價值、權力欲、自尊心,以及控制欲

那些在對話中顯得最為自誇、小心翼翼地守住他人的關注、說話音量比別人大的人,通常也是對自己最沒有安全感的人。他們之所以需要對話的掌控權,是因為渴望他人的關注與認可。

如果你發現自己利用對話的機會來自我吹噓、讓自己感覺良好、謀求他人的關注與支持,那麼改變的首要之務,可能就是要學習安安穩穩地坐到聆聽者的位置上。

矛盾的是,那些看似最討喜、最有自信的人,是那些不會瘋狂地意圖掌控他人關注力的人。

是你的提問太無趣嗎?

抱持些許的信心,停止批判,然後—再次強調──只是聆聽。拋下所有成見,不要去想對方有沒有任何令人感興趣的地方—只要幾個一針見血的問題,說不定就能發掘出一個最為迷人的角色。

保持開放的心胸,歡迎對方證實你的誤判,歡迎對方讓你大吃一驚。下定決心,積極尋找他人的良善之處與令人饒有興味的地方。

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是真的。透過對話,你就能找出對方身上值得學習的地方。

《最高的聆聽:建立真心連結、溝通,以及關係的5堂課》,作者:派翠克.金(Patrick king),大田出版

《最高的聆聽:建立真心連結、溝通,以及關係的5堂課》,作者:派翠克.金(Patrick king),大田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