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 2023的拜習會,是美中領導人這一年來的首度面對面會晤。儘管華府與北京對這次會晤的期待都不高,但至少顯示兩國願意維持溝通管道暢通,管控全球可能爆發的衝突風險。
美國當地時間11月1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Joseph Biden)在本屆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 APEC)峰會舉行地點的舊金山市進行面對面的會晤,美中兩國會後均公開表示,雙方努力讓不斷擴大的競爭限縮在可控的範圍內。
習近平在前一日下午抵達舊金山市,距離他2017年4月訪美已時隔6年半。拜登和習近平這場會面的內容包括:一起享用工作午餐、兩人共同在莊園散步,以及參加一場小型會談,出席人員還包括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中國外長王毅。
會面地點位於舊金山市南方約40公里的費羅麗莊園(Filoli Historic House & Garden),位於史丹佛大學校園西北部,是一座百年歷史的房舍。據悉,這是白宮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要求所挑選的場地,除了與APEC會場有所區隔,重點是塑造習近平和拜登會晤地位對等的氛圍。
明確要求美國不支持台獨
在這場與習近平約兩小時的會晤後,拜登在莊園中舉行記者會,並沒有透露太多討論細節,但強調美國重視這場對話,因為美中必須彼此了解雙方,兩國領導者不應存在誤解或溝通不良,拜登重申兩人確保「競爭不會演變成衝突」。
中國《新華社》16日報導,習近平在會談中向拜登強調,台灣問題始終是美中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美國應具體表現不支持「台獨」的立場,要求美國停止「武裝台灣」,支持中國和平統一。另據《路透》報導,習近平向拜登強調,中國沒有計畫在未來數年內對台採取軍事行動,拜登則要求習近平,尊重台灣的選舉過程與結果。
習近平表示,對兩個超級大國來說,「地球夠大」,美中儘管國情非常不同,但應該「有能力克服分歧」。他同時向拜登表達美國對中國投資和出口管制的不滿,認為這些措施「嚴重損害中國的合法利益」,剝奪「中國人民的發展權」。
另外,兩人也針對包括以哈衝突、俄烏戰爭、北韓核武題進行意見交換,拜登更盼藉中國之力,阻止運往墨西哥、遭販毒集團用來製造芬太尼(Fentanyl)的化學品出口。
白宮官員會後向記者證實拜習會達成了兩項重要協議:一是關於中國停止供應芬太尼原料,另一項則是恢復美中軍事對話。至於中國官員及媒體在拜習會前,希望美國調整政策以適應中國崛起的立場,在這場會晤中,拜登與習近平仍未取得共識。一位中國匿名官員對《華爾街日報》透露,這次的拜習會目標實際上是「風險管控、防止衝突,並確保溝通管道的暢通」。
拜習會舉行後,習近平當天晚上將出席兩場晚宴,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將出席其中一場,美國商界人士包括花旗集團的范潔恩(Jane Fraser)、埃克森美孚的伍茲(Darren Woods)、微軟的納德拉(Satya Nadella)、特斯拉及SpaceX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等也將出席。
美中關係尷尬
這次拜習會,是繼2022年11月14日於印尼峇里島G20峰會後,兩人以國家領袖身分舉行的第二次正式會談,只是距離上次兩人的會面僅一年,美中關係卻已大不同。
早在2022年8月,時任美國聯邦眾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旋風訪台後,中國即已宣布取消美中兩國的軍事交流對話至今。2023年1月底發生美國擊落中國間諜氣球後,拜登和習近平再沒有通過電話,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同年2月訪問北京的計劃也因此緊急喊卡。
同年6月,布林肯飛赴北京會見習近平,但布林肯被安排坐在人民大會堂裡長桌子邊角座位的照片曝光後,看起來就像聽著習近平訓話的下屬。更甚者,在布林肯訪中前後,中國駭客入侵了布林肯助理、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的電郵帳戶。
對此,以共和黨籍威斯康辛州聯邦眾議員蓋拉格(Mike Gallagher)為首的多位美國國會議員,批評拜登未對中國進行反制措施是消極的綏靖態度,他們在一封公開信中表示,拜登政府妥協所帶來的好處微乎其微,同時呼籲拜登當面要求習近平釋放遭中國拘留的美國公民及異議人士,並停止騷擾美國及盟邦的飛機、船艦。
美中經濟對比
儘管美國商界人士極力爭取出席晚宴,與習近平見面,不願意放棄14億人的龐大市場,但美中經濟的對比,更讓習近平傷神。
在這場拜習會進行前,美國財政部長葉倫11月9日已先行與中國副總理何立峰會面。受到消費支出、對部分行業補貼措施的推動,美國經濟2023年第三季的經濟成長率為4.9%,打破外界預期的經濟衰退迷思。反觀中國卻深陷房地產低迷的泥淖,拖累經濟,對中國經濟成長引擎是否減速的疑慮愈來愈多。
美國經濟強勁和中國經濟低迷的對比,暗示美國可暫時降低中國地緣政治的野心,但拜登政府對中出口投資、高階晶片技術的限制,仍為這場拜習會籠罩陰影。北京擔心美國高利率會持續重挫人民幣匯率,白宮則擔心中國經濟趨緩會引發廉價出口潮,傷害美國企業。
因此,在這場眾所期待的拜習會前,美國官員希望更了解中國如何因應經濟成長趨緩的問題,華府擔心北京利用降息促進中國出口,讓定價相對較高的美國貨品居於競爭劣勢。美國財政部官員曾建議中國對境內人民直接提供財務支援,用以刺激經濟成長,但中國官員不置可否。
此外,近幾個月以來,中國持續干預並支撐人民幣幣值,這與多年來美國擔憂中國放任人民幣貶值以獲得貿易優勢的情況大不同。中國力保人民幣匯率的做法即大量拋售所持美國國債,加劇2023年美國債券大跌。
學者:美中競逐格局不變
對第二次的拜習會,曾在拜登政府任職的美國智庫對外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資深研究員塞澤(Brad Setser)強調,美中元首面對面的坦誠討論,遠比是否產出具體成果更急切,實質對話很重要。以目前美國和中國都企圖重塑全球秩序的作法,雙方對抗之路不太可能因這場會晤改道,但至少保證美中不會失控對撞。
國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洪銘德博士接受《遠見》訪問時指出,2023年的拜習會,凸顯美國不再是世界超級霸權的現實,美國僅在軍事力量上,有著絕對的全球優勢地位,但在全球暖化及反恐等其他議題上,需要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合作。因此,這場形式意涵大於實質意涵的會面,儘管無法改變兩強相互對抗的格局,卻可以讓美中在一些領域上進行合作,並達到預期成果。
洪銘德強調,不論此次拜習會後達成的成果為何,就國際關係理論的現實主義觀點而言,美中相互競逐的格局,並不會因為此次峰會而轉變,美國仍會持續增強印太戰略的推動,以利於圍堵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