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已步入高齡化社會,而隨著年齡增長呈倍數上升的失智症疾病,不僅是每個家庭的重大壓力,也成為城市照護的一大挑戰。作為全臺人口最多的新北市,65歲以上人口已超過79萬人,推估失智人口高達5萬8千人,因此,打造一座「失智友善城市」,向來是新北市刻不容緩的政策目標要點。
目前全臺近九成以上的失智症者居住在家中,由家人照顧或是獨居,具有行動力的失智者常可能自行外出活動時,不自覺地陷於各種難以預測的危機當中,而不論是店家、民眾也都有機會跟失智長者互動,因此營造一個失智友善社區與城市極為重要。
將新北市的溫柔及陪伴,化為最實際的協助
由國際失智症協會發起,將每年的9月訂立為「國際失智症月」,藉此呼籲和提醒各國政府及社會大眾重視失智症的預防、治療及照護。新北市政府也在今年9月舉辦了一場「失智不失愛、新北暖陪伴」記者會,正式宣布新北市已率全國之先完成29區全面達成失智友善社區的里程碑,成為全臺第一個「區區失智友善」的城市,象徵邁入高齡與失智照護領域新階段。

新北市大家長侯友宜在會上表示,失智症不僅是公共衛生挑戰,更是每個家庭的課題。侯市長強調:「我們的目標不只是打造失智友善的城市,更重要的是,讓每一位長者都能感受到幸福與尊嚴。失智並不是失去愛,而是需要更多的陪伴,新北市將用行動守護每一位長者,讓家庭照顧不再孤單。」
事實上,失智症並非是無可救藥的疾病,除了利用藥物的控制外,也能透過非藥物、非侵入性治療達到改善或延緩症狀的效果。像是新北市積極推動「社會處方箋」的治療方法,讓失智症者透過手作藝術、音樂、運動、園藝及觀光等多元體驗,可延緩失智退化、提升生活參與,同時也增加與社會互動的機會。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提到,社會處方是利用不同領域的引導刺激,把日常生活的活動融入成為治療的一部份。用不同感知的體驗,喚醒失智症者對生活的記憶,讓社會參與、互動化身為最佳的治療處方。陳局長說:「失智照護不只是醫療議題,更是生活的議題。我們希望長者能夠在社區裡被看見和參與,這才是真正的友善。」
各界攜手合作,共築失智友善城市守護網
在「失智友善城市」的藍圖下,新北市串聯區公所、衛生所、共照中心、社會處方及其他地方單位攜手合作,建構起綿密的守護網,在全市設立66處失智據點、14家失智共照中心,以及約5,500處的「失智友善守護站」,使百工百業的各處地點都成為新北市的隱形守護基地,讓長者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都能獲得即時協助,並提升市民對失智症者的理解與接納。
值得一提的是,新北市在2023年就已率全國之先,達成「2025失智友善777」的目標:7成的照顧者獲得受訓、7成的患者獲診斷及幫助、超過7%的市民具備對失智症正確的認知及友善的態度。於平溪打造的「不老長智村」同樣為全國首創,建立以人為本的失智症整合照護網,不僅讓居民對失智症有正確的認知,也讓失智症者在熟悉的環境中獲得完善的診斷及服務,不只生活更便利,也能夠安心療養、在地終老。

此次記者會特別邀請到29個行政區的區、里長,以及「共照中心」及「社會處方」的單位,一同於活動中展示和分享失智照護上的成果。侯市長也逐一到每個攤位,實際參與各種社會處方體驗,親身感受地方社區在推動失智友善、延緩失能照護及促進長者身心健康方面的努力和用心,並給予肯定及鼓勵。
新北市能夠達成29區行政區,區區皆為「失智友善社區」相當不容易,必須結合所有生活場域、醫療單位、企業與市民的緊密合作力量,將各區的資源網絡串聯在一起,讓失智守護不只停留在醫療、安置層面,而是深入至每一個社區、每一個角落,都成為長輩與家人最暖心的所在。
記憶或許會淡去,但對於長者的愛與守護不會消失。新北市將持續以實際行動承諾「失智不失愛,新北暖陪伴」不會只是個口號,而是失智照護最堅定的力量與後盾!
(新北市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