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見習近平!鄭麗文接藍黨魁後,將面臨哪三大挑戰?

林仕祥
user

林仕祥

2025-10-20

瀏覽數 1,650+

國民黨新任黨主席,前立委鄭麗文以壓倒性之姿勝出。蘇義傑攝
國民黨新任黨主席,前立委鄭麗文以壓倒性之姿勝出。蘇義傑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國民黨新任黨主席,前立委鄭麗文以壓倒性之姿勝出。但她20日接受廣播節目《千秋萬事》專訪時,表示未來願意爭取與剛發賀電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引外界熱議;另外在競選期間的兩岸論述,也讓部分藍營黨公職憂心忡忡。到底鄭麗文從朱立倫手中接棒後的藍軍挑戰有哪三項?民眾黨黃國昌第一時間致電恭賀,未來藍白合希望高嗎?

經過多月的廝殺後,上週六的國民黨主席選舉,由前立委鄭麗文以過半數的得票率勝出。由於鄭麗文競選期間的兩岸論述,偏向深藍、甚至統派,強調要讓台灣民眾驕傲的說「我是中國人」。她的當選引來許多2026、甚至2028的藍營選將的憂心,甚至有藍營基層黨公職嗆聲要退黨。這些批評聲中,尤以前中廣董事長趙少康的說法最受關注,直言「除非降低親中力量,否則會令不出黨中央。」

趙少康還呼籲鄭麗文穩住當前局勢即可,平穩過渡到2026、2028年,「千萬不要出花樣扯後腿。」他並直言,國民黨的當務之急是讓黨意靠近民意,不可距離社會主流意見與價值觀太遠,強調國民黨要體認選舉是在台灣選,選民在台灣而非中國大陸,國民黨應追求台灣2300萬人的最大利益。

黨意與民意為何出現落差?

這次選舉,趙少康言之鑿鑿稱「黨意與民意出現落差」,原因何在?清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指出,主要原因是黨主席選舉,候選人鎖定的客群是黨員,這些黨員至少2/3的年齡在65歲以上,特別是先前被時任黨主席朱立倫裁撤的「黨中黨」黃復興黨部,就占1/3的黨員,是黨主席投票的大票倉。

問題是這些老黨員一來年紀大,且大多數都是「中國認同」,這樣的國族認同,與台灣目前的主流民意有巨大落差。以政大定期公布的「台灣民眾台灣人/中國人認同趨勢」來看,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台灣民眾,自2003年的25.5%,一路下降至目前的2.3%;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台灣民眾,則是從17.6%一路走高,目前已達62.9%;雙重認同(認同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民眾,也不是當時的主流民意,目前僅30.5%。

中共介選傳言,背後的現實

他指出,這次黨主席選舉之所以有外界討論的「中共介選」問題,主因就是國民黨黨員結構過老,沒辦法反映台灣現在的選民結構,「他們會認為,如果有海外的一些帳號、宣傳講(中國認同)的話,對他們來講,聽起來是幸福的。」何志勇說,選舉期間鄭麗文被抹紅,應只是當時政治上的一些攻防,只是這次黨主席選舉,有些陣營採取的是「對外廝殺」的方式,未來如何弭平之間的裂痕,鄭麗文可能需要花費不少功夫。

國民黨台北市議員詹為元指出,這次黨主席選舉期間,站在鄭麗文身邊的黨公職人員並不多,因此鄭麗文當選後的首要任務,就是去重新獲得藍營黨公職人員的支持。目前的共識是選完後一致對外、不扯後腿,但鄭麗文必須去消除黨內的一些疑慮。

特別是鄭麗文選舉期間的兩岸論述,一般評價是深藍、甚至有些統派思想,但詹為元觀察,鄭麗文選上後,不管是回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賀電,或是最新的說法,看起來還是回到過去國民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未來黨中央實際的兩岸政策,「要以鄭麗文選上黨主席後的發言為依歸。」

活動免費報名>>優人神鼓創辦人劉若瑀親臨,邀你一起共振台灣之聲

何志勇也認為,從過去來看,國民黨主席「選舉時提的訴求,與當選後推動的不可能一致」,當鄭麗文真的當上黨主席,要擁抱台灣多數民眾時,國族認同這部分一定會有所妥協。而外界對鄭麗文上台之後的期待,就是國民黨未來的兩岸政策,有機會更加明確,「因為她敢講。」黨員過老的結構性問題,他則建議國民黨未來轉成柔性政黨,以此擴大黨員基礎、納入更多元意見來解決。

鄭麗文當選後的首要任務,就是去重新獲得藍營黨公職人員的支持。取自臉書@鄭麗文

鄭麗文當選後的首要任務,就是去重新獲得藍營黨公職人員的支持。取自臉書@鄭麗文

最獲白營支持者認同,但藍白要整合難度仍高

至於未來的藍白合作,詹為元觀察,由於民眾黨主席黃國昌、白營指標性的KOL館長,對鄭麗文的說法均相對友善,「館長甚至在直播時明確支持鄭麗文」;外加選戰後期呈現的態勢是鄭麗文跟前台北市長郝龍斌的競爭,郝龍斌過去與白營的矛盾屢被挖出,使得這次藍營角逐黨魁的選將中,鄭麗文應最獲白營支持者認同。在這樣的盤勢下,讓鄭麗文更有機會去整合藍白陣營。

雖然白營的支持者較願意接受鄭麗文,但她所說的藍白整合機制,到目前為止仍只是一個概念,甚至20日談及2026年的新北市長人選時,還直白指出「國民黨會有最強的人選,」顯示所謂的藍白合仍挑戰重重。

何志勇說,這次6位選將都講支持藍白合,但這話並非說給國民黨員聽,而是講給民眾黨支持者的,「所以他沒辦法講得很仔細」,尤其許多藍營黨員都認為現在的國民黨應更強勢,深藍群眾對藍白合,從過去的民調來看,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高。他認為,現在所謂的藍白合,主要是選舉利益的考量,沒有理念的結合,在這樣的情況下,藍白合只會變成一種選舉口號。

藍營2028總統候選人可能生變

另外,鄭麗文這次競選期間,並未如大多數候選人一樣表態「2028支持盧秀燕」,詹為元表示,推舉盧秀燕角逐2028年總統大選是藍軍目前的共識,但台灣政治變化快速,如果鄭麗文黨主席當的有聲有色,到時候就是「民意說話」,2028年的藍營總統候選人,可能就會出現變動。

何志勇則認為,過去20年,以國民黨主席之尊角逐總統大位的只有兩個人,一是2012年爭取連任的馬英九、二是2016年的朱立倫,「沒有說總統候選人一定要是黨主席。」他認為,現在的國民黨已屬弱幹強枝,且整個趨勢已不可逆,未來國民黨應推動公辦初選,這樣如果盧秀燕真的是眾望所歸,就一定會勝出,大家就不用擔心所謂的密室政治或宮廷政治,把最有希望的人選給搓掉。

距離正式就任僅十日,鄭麗文即將面對兩岸論述、藍白整合與選舉布局的多重考驗。她必須在深藍與主流民意之間找到平衡,藍營才有機會找回重返執政的契機。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