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自掃門前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2種最有毒的企業文化

當責的團隊文化如何養成?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3-09-12

瀏覽數 12,400+

《當責學應用圖解》/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當責學應用圖解》/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下圖中,身為當責者的團隊領導人A,在工作心態上因故常往內縮,上行下效,很快地R1、R2、R3……也會往內縮,於是形成了像帶著防毒面具工作的狀況;也有可能是成員中有人本位主義很強,未經刻意輔導改善而蔚然成為團隊風氣。這狀況很像在有毒工作環境下,戴上防毒面具工作,工作不會愉快,掉球意外也變多了。(本文節錄自《當責學應用圖解》一書,作者:張文隆,徐紀恩,以下為摘文。)

《當責學應用圖解》/商周出版

《當責學應用圖解》/商周出版

戴著防毒面具的人,自以為做好了自己的工作也很努力,但績效常不是1.0,一不小心就是稍差些的0.99,當每天都是如斯工作時,1 年365 天後的績效就是0.99 × 0.99 × 0.99……自乘365 次,最後只剩下可怕的0.03 了。

真實狀況當然不會如此可怕,因為人不會像機器人在運作已設定好的程式而一成不變地演算,中間過程或許時好時壞,也時有佳績吧。

如果,有毒工作環境造成了成員們工作力度與績效不穩定或不夠好時,是何以致之?孰令致之?

我們發現,有些古訓或古諺也很容易造成誤導,例如:

1. 百聽不厭的「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我們在中國講學時常會故意誇大挑戰──如果,隔壁鄰居的瓦上霜雪愈堆愈高,大家還是不聞不問,有天突然倒下,會不會也壓壞你家?有學員還搶答:不會;我住鄉間,鄰居隔得遠。好吧,不談風雪。

再提:你家隔壁新鄰居,家中囤有汽油,小兒子每日叼著菸進進出出,你管不管? 哈哈,這下可要管了。

今日職場上或團隊裡,很多事總是相互關聯、互相影響,很難明哲保身或獨善其身的,掃清自家門前雪常是不夠的,也常會被害到的。不是幫他清或罵他清,多些相互溝通吧。

【遠見 x 未來親子】全家一起讀,孩子成長看得見:週年慶限定組再送這些>>

我們還有位客戶說,他聽完one more ounce 後很感動,還身體力行,隔天起在掃庭院落葉時,還特別地多掃出一公尺鄰居的庭院,後來發現鄰居掃地時也會多掃一公尺些,兩家關係好像也更好了。

在有毒工作環境下,戴上防毒面具工作,工作不會愉快,掉球意外也變多了。(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在有毒工作環境下,戴上防毒面具工作,工作不會愉快,掉球意外也變多了。(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2. 聞之肅然起敬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孔子說的,許多今人仍是奉為圭臬。但,在今日職場中也引發疑雲重重,你怎能不換位思考,或為別人──他/ 她可是工作夥伴啊──多想想呢?

「謀」只是多想想、了解、考慮,而不是去搶做、圖謀、代做。我們希望每個人都能「在其位,謀其政」,但,要「謀取更好的政」一定也要知道同伴在做些什麼?怎樣互相影響?相得益彰或相毀相亡?也請知道我們要把「位」截然劃清,井水不犯河水,是很難的。

職場上強調「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時總是很認真的,要「不謀其政」又要「不謀而合」是更難了。於是,「分工合作」常變成了「分工不合作」,團隊裡的白色地帶愈來愈大,防毒面具愈戴愈緊,工作風氣愈來愈毒。

最能扭轉乾坤的,應該就是這個ARCI 團隊裡的A(當責者)。當他「當仁不讓,責無旁貸」地扛起當責並以身作則時,就上行下效了,終會形成當責的團隊文化。

或者,更具體地,在團隊開始時即一起制定團隊守則,在團隊章程(team charter)中明確化:目的、共同目標,及以共同價值觀為準則的行為規範,積極推動這種軟技能/軟實力──

別小看這一招,微軟裡技術高手雲集,個個頭角崢嶸也桀驁難馴,他們早期團隊裡績效考核中也列有行為績效,佔比還高達50%。我們在中國時如此輔導過的A們,也在先後不同團隊裡,連續成就了更好的績效。

《當責學應用圖解》,作者:張文隆,徐紀恩,商周出版

《當責學應用圖解》,作者:張文隆,徐紀恩,商周出版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