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特輯
訂閱
特色頻道
關於我們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服務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2:30;13:30~17:00
服務信箱:gvm@cwgv.com.tw
免費活動報名 郝旭烈/郝哥帶你打開兩本改變人生思維的關鍵之書
她家境不差卻常從路邊撿東西回家?喜歡「二手物品」的4個理由
隨著歲月漸長,我養成了非生存必要的物品,不會買回家的習慣。適應當地生活後,我也開始注意起義大利人的生活方式。當時義大利比韓國還富裕,但他們並不像韓國一樣一口氣全買新東西,雙方家庭的長輩或親友可能贈與一些自己愛惜的物品,他們也會到二手商店挑自己喜歡的物品回家整理後使用。(本文節錄自《這就是我的人生啊!》一書,作者:張明淑/李京信,寶鼎出版,以下為摘文。)
打造「自我使用說明書」:當瑣事干擾專注時,啟動「大腦斷捨離」
你大概也有過下班後仍反覆想著工作的經驗。若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即使身體在休息,大腦仍持續運轉,疲勞就難以恢復;陪伴家人或獨處時也無法專注,更談不上真正放鬆。為了講求效率而不給自己換氣的空隙,其實是通往「最低效率」的最快捷徑。定期安排休息與恢復,不只是停止工作,而是一種維持最佳生產力的策略性工具。(本文節錄自《你該管理的是能量,而不是時間》一書,作者:韓善英,方舟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倦怠」是重塑職業熱情信號燈?覺察的3個關鍵維度,找出前進方向
覺察,就是你能看見自己念頭的能力。當你站在山頂俯瞰自己的情緒起伏,而不是被情緒操控時,就像你站在鏡子前,你既是鏡中的自己,也是鏡外的觀察者。覺察力是一種可以經由練習不斷提升的能力。當每個人的覺察力提高時,會更加瞭解自己,更能理解全域,更加瞭解別人,並且生活各個方面都能做出更好的選擇。(本文節錄自《高能量21法則》一書,作者:張濤,幸福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財商認知」為何重要?從小學習投資心態,讓財富不再遙遠
如果我們連巴菲特都不認識,就算他再有錢,再會投資、再會賺錢,我們也不會把他當成模仿對象,和效法榜樣,當然也就沒有辦法學習他的致富道路,成為像他一樣的投資高手。這就是我常說的,我們不可能成為我們不知道的人,我們不可能理解我們不知道的事。(本文節錄自《致富覺察》一書,作者:郝旭烈,幸福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打破3分鐘熱度!無數「習慣養成訣竅」濃縮成的「習慣化3原則」
想開始運動,總堅持不了一週;想培養閱讀習慣,卻忍不住滑手機。三分鐘熱度?拖延病?你也有無法持之以恆的問題嗎?事實上,這是許多人的通病,做不到不是你不夠努力,是因為養成習慣不能只靠意志力,而是靠「設計」。只要照著這3個原則做,成功率就可提升8.23倍!(本文節錄自《持續的技術》一書,作者:戶田大介,采實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10/13芬蘭「國際失敗日」:蟬聯8年世界最幸福國家,從「慶祝失敗」看芬蘭社會文化
10/13是芬蘭的「國際失敗日」,連續第8年獲《世界幸福報告》評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芬蘭人為什麼要慶祝失敗?失敗日的組織者強調,犯錯是生活中正常和健康的一部分,它會走向成功,而不是減損成功。(本文摘自《別慌,一天只做三件事就好》一書,作者為褚士瑩,以下為摘文。)
夢到墜落代表什麼意思?佛洛伊德:解夢是通往潛意識的道路
夢境分析是一項非常古老的手法,有超過4000年的歷史。古埃及人就已經會解夢了。近代精神分析學家如精神分析的創始人佛洛伊德,也藉由研究夢境進入病患的潛意識。事實上,人在夜晚的防禦機制會鬆懈,潛意識的片段會浮出意識表面。藉由分析作夢者所保留的記憶,就可以嘗試了解衝動、恐懼或隱藏的衝突之動力。(本文節錄自《陰影日記》一書,作者:艾梅力克·勒伯東,遠流出版,以下為摘文。)
成年人交的朋友成本愈來愈高?「三觀」成了最後的底線
編按:友誼裡不是只有甜,還有競爭和比較。在「我不希望他比我過得好」這種敵對心態的背後,其實是害怕自己不夠好。切記,當愛與競爭面對面時,不要讓競爭占了上風。(本文摘自《這世界很好,但你也不差》一書,作者為萬特特,以下為摘文。)
希望退休後過得幸福:「這3件事」的獨立,是老年生活基礎
本書為1952年的「米蘭阿嬤」張明淑女士與1982年出生的YouTube頻道「米蘭阿嬤」製作人李京信,歷時5年往返交流而成。兩人因工作相識,從影片創作人與主角的關係,進展為忘年之交、如母女般的精神伴侶。從70歲的歲月餘暉到40歲的徬徨迷惘,她們攜手問出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曾經思索的問題。(本文節錄自《這就是我的人生啊!》一書,作者:張明淑/李京信,寶鼎出版,以下為摘文。)
走出「動物園KPI」,自我領導踏上英雄旅程
編按:當代職場鼓吹穩定與效率,卻也容易讓人困在動物園般的舒適圈。畢竟,沒有人是為了被觀賞而生,而是為了穿越沙漠、活出本質。當你覺察到人生被困在動物園KPI,感到內心渴望更多,那正是自我領導的開始,勇敢啟程,走上自己的英雄旅程。
我觀察身邊真正的超級富人:「追錢」不是目的,「金錢」是種結果
我觀察身邊那些真正的超級富人,他們從來不把目標與目的放在「追錢」上,而是將金錢視為一種結果,一種反射與信號。他們把注意力放在價值創造、資源整合、信念校準與人脈節奏上,錢只是遲早的事。最關鍵的是,他們讓錢像水,流進來也能流出去,但每一滴水都經過他們設計好的系統與結構,不會亂流,也不會浪費。(本文節錄自《跳級思維》一書,作者:艾兒莎(Elsa),幸福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金錢能愈賺愈多,時間卻愈花愈少!人生必喝「3杯茶」:覺察、觀察、洞察
人生真的不長。認真說起來,就算一輩子活到90多歲,也不過是只有3萬多天。如果把它換算成財富,3萬多塊真的不算多。每多花一塊錢,就少了一塊錢。這麼一算下來,好像最珍貴的財富就是生命當中每一分每一秒。畢竟,金錢可以愈賺愈多,時間只會愈花愈少。(本文節錄自《郝旭烈人生三部曲套書》,作者:郝旭烈,幸福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加好友掌握趨勢
關注FB熱門議題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
請登入會員
此為會員限定功能立即登入
今天準備好明天的競爭力!精選國際、產經時事,快速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