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開始運動,總堅持不了一週;想培養閱讀習慣,卻忍不住滑手機。三分鐘熱度?拖延病?你也有無法持之以恆的問題嗎?事實上,這是許多人的通病,做不到不是你不夠努力,是因為養成習慣不能只靠意志力,而是靠「設計」。只要照著這3個原則做,成功率就可提升8.23倍!(本文節錄自《持續的技術》一書,作者:戶田大介,采實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3分鐘熱度者開發的APP
某一天,我起心動念想開發一款習慣養成的APP。「我要設計出連我這種三分鐘熱度的人,也能堅持到底的APP!」
雖然我當時懷抱著雄心壯志,但試想自甘墮落的愚者,豈能在一夕之間就做出能幫助別人的工具呢?果不其然,程式開發初期便屢遭挫敗,這款名為「持續」(継続する技術)的APP上架後也乏人問津,幾乎沒有什麼好評。
即便如此,開發這款習慣養成APP的過程,卻讓我覺得無比有趣。
為了修正APP,我開始大量聽取使用者的經驗,分析無數養成習慣失敗的案例與大量的行為數據。愈理解人們三分鐘熱度的本質,愈知道該如何提升使用者的養成習慣的成功率。漸漸的,像是「原來自己也做得到」等使用者的回饋也愈來愈多。
這款最初出於興趣設計的APP,在眾多用戶的熱情支持下日益茁壯,最終成為日本最多人使用的習慣養成APP。
(延伸閱讀│哈佛日曆快10天:哈佛優等生、高效主管都在用的「奇蹟時間管理法」)
無數訣竅濃縮而成的「習慣化3原則」
過去的我總以為知識不嫌多,深信只要多讀書、多上網查資料,就能掌握習慣養成的訣竅。
結果我發現坊間的訣竅多到眼花撩亂,不外乎像是:
● 努力後不忘犒賞自己
● 公開你的目標,讓他人幫忙督促會很有幫助
● 將目標具體化、數字化
● 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更容易持續
● 分享到社群平臺,可以減少怠惰
● 描繪出理想中的自己
● 使用「如果……就去」(if-then)必勝法
● 列出行動的理由
● 訂下偷懶的懲罰機制
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道理,但當時的我,忽略了兩個重要事實:
事實一:人的吸收量是有限的
關於吸收知識,我們必須面對幾個殘酷的事實:
● 大部分的知識,很快就會被遺忘
● 現代人的生活太忙,很難將學到的知識實際轉化為行動
● 無法付諸實行的知識終究只是空談,不會帶來任何成果
由此可見,就算你一口氣蒐集了一大堆習慣技巧,真正能落實於日常和派上用場的,也不過寥寥無幾。
事實二:並非所有知識都同等重要
有些是「非做不可」的技巧,有些則可有可無。問題是在多數情況下,我們很難分辨哪些才是真正重要的知識。如果你付諸行動的只是次要的技巧,即使認真執行,也很難獲得什麼實質成果。
當時尚未察覺這點的我,做了這些行動:
1. 看完書後熱血沸騰,覺得自己學會了超多技巧
2. 去實踐自己隱約記得的幾個知識
3. 最後因為沒抓住重點,做不出什麼成果,徒然無功
為避免各位讀者重蹈我的覆轍,這本書只聚焦在真正能左右成果,尤其是影響習慣續航力的關鍵。
我從多年開發與營運APP的實務中,篩選出最具影響力的知識,並針對使用者行為進行分類後,發現那些看似零碎的技巧,最終都能濃縮為3大核心原則: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皺眉想:「就這樣?這麼簡單,真的有用嗎?」
(延伸閱讀│學會當個有錢人:從生活到存錢,都靠「複利」的成功魔法)
習慣養成的成功率提升8.23倍
為驗證習慣化3大原則是否真有其效,我回頭分析了APP的實際使用數據。結果發現,無論重訓還是讀書,只要遵循這3原則,連續執行一個月的習慣養成的成功率,平均提升了8.23倍(統計資料來自57,059筆使用紀錄,期間為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
那麼,習慣養成的成功率提升8倍,是什麼概念呢?
假設有人每個月都在挑戰新目標,例如一月健身,二月讀書……如果沒有遵循原則,他多半會在忙碌或倦怠中投降,到頭來一整年可能只勉強完成一項目標,而這種情況,在多數人身上屢見不鮮。
但如果他能遵循「習慣化3原則」,習慣養成的成功率就會提升8.23倍,隔年,他便能完成8個目標,也就是擁有8倍的成功經驗!
以下是基於客觀事實得出的使用數據:
(延伸閱讀│從「能坐絕不走」到「日走逾萬步」:她如何用原子習慣改變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