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坦然做個有瑕疵的普通人:「自覺」讓我擁有不容易自卑的底氣

接納自己的平凡並不是看輕自己。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4-10-26

瀏覽數 41,250+

《不要做自己了,你做個人吧》/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不要做自己了,你做個人吧》/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走跳人生,有些事情要看清:坦然做個有瑕疵的普通人沒什麼,能力有限不是人格缺陷。知道自己正正當當的活著,當有人不把你當人看時,你就會知道那不是你的問題。(本文摘自《不要做自己了,你做個人吧》一書,作者為 Mumu,以下為摘文。)

Ch1.平凡


我從小就清楚地認知到自己的平凡。

我聰明的程度,就是能意識到自己不夠聰明。

也許很小就開始學藝術和音樂,對於自我認知有些幫助,在這兩個領域裡很容易接收到非常赤裸的打擊,因為是不是天才這件事是一目瞭然的,你的天分有多高,一點都裝不出來。有些人是老天爺賞飯吃,有些人是老天爺在後面追著餵飯吃。

知道了「自己是有侷限的普通人」是一件好事,它讓我通透了一點,很多我理解不了的事,可能就是我智商不夠,就像微積分,它沒錯,但我不懂。

結婚後發現,普普通通的我本人,竟然比大家眼中的考試機器、人生勝利組老楊還有自信。我不是覺得自己很強所以自信,我是因為從小就常常輸,所以很早就有很多機會練習如何調整心態,知道了輸也就是那麼一回事,慢慢就有了不怕輸的坦然。

這麼多年來不斷地在各種失敗中反覆自我懷疑與驗證,就長出了清醒的自覺。而自覺讓我有了不容易自卑的底氣。

正因為不可能有人比我更深刻的認知到自己的侷限和能力,所以別人對我的羨慕或是貶低,都改變不了我什麼。

也許發自內心的尊重別人,需要了解到自己的渺小,不需要感同身受,也能給予理解,理解不了,也能給予尊重,給不了尊重,好歹不要苛責吧,別人可能有苦衷。因為你想不到的事情很多。

唸設計所的時候,我學到一件事:草稿發想時,畫完10個草稿後,先把前3個刪掉,因為「你想得到的別人也想得到」,很多人意識不到這件事,所以才會對於別人的複雜處境拋出簡單的解答。

「把別人當白痴」的人很容易惹惱我,你不需要學過藝術和音樂才能得知自己的侷限,都多大的人了,你是不是天才自己心裡沒點數嗎?你好為人師給出的指點,是一個別人都想不到的創新解法嗎?

接納自己的平凡並不是看輕自己,相反的,正是這份自覺,讓我不容易自卑。

因為我太清楚自己是誰了,所以讚美與詆毀控制不了我、有沒有名氣定義不了我,我知道自己的斤兩,敢愛敢恨敢上秤。

擁抱自己的平庸,至少給了我呈現真實的勇氣與自嘲的自信。

我的任何記錄都不是為了炫耀或賣慘,對我來說生活的真相就是有好有壞,自自然然無需隱瞞。一體兩面的光明那面,當然很美,要只給別人看美的一面也無可厚非,而真實呢,它不需要美,真實它自有力度。

努力不一定會有收穫,但是還是要努力,
努力了才會知道,自己果然不是天才。

(延伸閱讀│「也無風雨也無晴」學蘇東坡在無常中憑心境自樂的能力)

接納自己的平凡並不是看輕自己。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raquelraclette

接納自己的平凡並不是看輕自己。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raquelraclette

Ch2. 別人行,你可以不行

沒有「別人行你也行」這種事。

我從小就清楚地知道,每個人在不同領域的天賦,往往有非常巨大的差異。

一直以來我對於文科和理科的領悟力簡直天差地遠,我年年都當國文小老師,但我生物常常不及格,生物考不好,我不只不擺爛,我還花更多時間讀,因為事實上我不但喜歡各種生物、我也很喜歡生物老師,但我至今仍然沒有開竅,我就是,資質有限能力不足。

奇怪的是,已經出過社會、甚至是被社會毒打過的父母,他們會不知道命運與天賦造就出發展不同的個體?他們會不知道生活裡充斥的壓迫與無奈,使人無法齊頭式平等?為什麼會有「別人可以,你為什麼不行?」這種完全抹煞個體差異的話?

「抹煞個體差異」這件事,從小到大,非常頻繁地發生在我們的生活裡。

「為什麼別人都學得會,你學不會?」、

「你們班同學那麼多,為什麼只有你被排擠?」、

「其他媽媽都能親餵,為什麼妳不行?」、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辦公室的人那麼多,為什麼老闆只針對你?」、

「為什麼他不去騷擾別人只有騷擾你?」

有點同理心的人,會試著以最大的善意去體諒別人有沒有難處,而不是看到別人受苦時,落井下石的拋下一句「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我們既然吃過這種「抹煞個體差異」的苦,就應該停止這樣對待下一代。

更何況──

小孩有沒有天賦,跟你的基因有關。

小孩有沒有興趣,跟你提供的環境有沒有啟發性有關。

小孩能不能被栽培,跟你給的資源有關。

小孩逼不動你就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有沒有逼錯方向?

有沒有考量到他的個性和天分?

別人都可以,你的小孩卻不行,

是不是也有可能是你有問題?

醜小鴨變成天鵝,因為他爸媽就是天鵝,
所以說,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投胎。

(延伸閱讀│中年後終於能脫下「人格面具」,以真實面貌堂堂正正活出精彩)

《不要做自己了,你做個人吧》,Mumu,時報出版

《不要做自己了,你做個人吧》,Mumu,時報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