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承接二峰圳百年風華 屏東伏流水工程再領一世紀風騷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user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22-04-21

瀏覽數 11,700+

圖 / 屏東伏流水工程可做為人類和自然共生的典範。
圖 / 屏東伏流水工程可做為人類和自然共生的典範。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潺潺流水蘊藏著百年智慧,緩緩流域底下的澎湃低調難以窺見,卻緊緊牽動無數生命脈動;鵝卵石砌起的河道,引導清澈流向屏東一片翠綠,綠意因水而盎然,人民磅水漸富裕,這座城市也依著這歷經一世紀的水利工程正在發光發熱。

站在大潮州人工湖季節限定景點前,屏東縣長潘孟安望著眼前肥沃淨土,心懷感激地向西元1923年、由當時任職屏東台灣製糖株式會社的鳥居信平所規劃的二峰圳致敬,它將原本數千甲荒蕪石礫地,搖身一變成了一望無際甘蔗園,彷彿點石成金般充滿魔力。

歷經八八風災這段過去,潘孟安比誰清楚,當時包括林邊、佳冬等屏東沿海地區慘況,時間回推100年,林邊溪下游耕地同樣飽受洪水威脅,而這般困境也催生出二峰圳這座集水廊道。

大潮州人工湖是全國首座水銀行。

大潮州人工湖是全國首座水銀行。

關鍵水利工程 逆轉屏東困境 

地方文史工作者細數,由於林邊溪過去逢雨必淹,但枯水期水源卻又顯得匱乏,加上礫石遍布、使得開墾困難,幾乎集劣勢於一身,卻在二峰圳出現後有了轉變。屏東縣政府水利處長江國豐說,二峰圳有別於地面型水庫,它採用集水廊道截取地下伏流水,再透過地形重力輸水,僅需取用河道截面伏流水,對環境影響較為輕微。

加上伏流水透過天然礫石過濾,節省淨水場設置,由於流動活水可減少細菌滋生,且流域通過明溝,還能透由陽光曝曬殺菌,使得水質清澈優良,不僅可灌溉,亦可作為生活用水。即使運作百年,二峰圳仍保存完整,一年平均出水量達3000萬噸,對農業灌溉有很大貢獻,更完美表現人類與自然共生的典範。

為表彰這座集水廊道的歷史意義及供水重要性,屏東縣政府2008年1月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將它列為文化景觀;另台灣製糖株式會社遺留在萬隆農場唯一的建物「鳥居信平辦公場所」,也在2015年7月16日經文資審議會審查同意,納入保存範圍。

師法先人智慧 催生國內首座地下水銀行

借鏡這百年智慧,屏縣府以國土復育與水資源保育為發想,催生國內第1座以「補充地下水」為概念的大潮州人工湖,將林邊溪洪水期豐沛地面水,導引至人工湖儲存,經沈澱後補注地下含水層,藉由抬升地下水位達到減緩地層下陷速率,及抑制因地下水超抽所造成海水入侵情形。

正式啟動引水後,根據地下水監測儀器發現,汛期期間地下水位已平均上升50公分,且在過去3年,合計為東港溪至林邊溪間屏東平原挹注約1億6436萬立方公尺,年均補注量約為5478萬立方公尺。

2020年底,台灣遭逢56年來最大乾旱危機,屏東雖無缺水情事,但曾經在從事國際貿易的潘縣長也決定料敵從寬,從做生意的角度去看待「水金」,他指示進行「屏東縣轄內伏流水調查計畫」,並選定林邊溪中游建功堤防場址,用縣款開發伏流水井,留住原本要流入大海的伏流水,完成後每日穩定取水至少1萬噸以上,預定2022年5月初竣工,台水公司已經前來洽接,未來可接引供應為自來水水源,這項全縣款支付的工程,不但保育了水資源,也讓縣府每年會有固定的縣庫收入,因此,緊接著高屏溪九如場址伏流水計畫亦如火如荼展開。

特地選在3月22日世界水資源日當天,潘孟安前往「林邊溪伏流水」集水管鎖上最後一顆螺絲釘,把這視為沒做會後悔的百年工程,承諾成為全國伏流水利用的典範。

林邊溪伏流水工程。

林邊溪伏流水工程。

導入地方創生 觀光與環保兼具

總長3252公尺的二峰圳圳路,緊鄰沿山185縣道,除了灌溉用途,近來也給了外界更多想像,「我認為二峰圳應該算是185縣道觀光的一顆珍珠」,潘孟安直言,這條水路的獨特與珍貴,除有水圳文化歷史可供走讀外,還能結合水利景觀,順著蜿蜒來到林後四林平地森林,讓水文與森林交織成藍與綠的結合。

另在枯水期間,於二峰圳地下集水廊道,民眾也有機會一探先人開發水利工程的原貌,因此如何將百年歷史生態工法導入觀光遊程,藉由在地參與成就地方創生,從觀光到環境保護,在導覽過程同時也正守護這條水圳,會是遊程永續經營的關鍵。

二峰圳迄今仍源源不絕供應用水。

二峰圳迄今仍源源不絕供應用水。

偉大水利工程 盛大百年紀念

2023年二峰圳啟用屆滿100周年,為因應百年紀念,屏東縣政府將舉辦系列活動,包括以《謝謝‧二峰圳》為題,邀請原民畫家出版繪本,故事架構將以二峰圳、臺灣偉大水利工程為主軸,帶領讀者穿越時空回到1923年日治時代,感受二峰圳與鳥居信平的故事,進而了解屏東這塊土地上的人曾經做過的努力。

另藉由特展方式呈現,帶領民眾猶如坐上時光機,綜看百年前糖業興起與鳥居信平的研究,完成往後帶動的水域生活圈;且藉由錄製地方耆老與當代研究者對於二峰圳的理解,講述相關人文故事。

屆時也將於6月11日至7月3日在來義鄉喜樂發發吾森林公園,辦理為期1個月、每周六日藝文活動,邀請在地表演團體,透過環境劇場展演方式,讓觀眾與環境成為表演的一部分,並將人與土地連結起來。一系列盛大紀念典禮,是後人為感謝二峰圳、感謝鳥居信平、感謝這偉大的水利工程。

緩緩流水點綴春陽銀光,像極了一條高貴絲巾,輕輕撫摸又悄悄地從指縫中柔軟滑過,台灣伏流水百年的前世今生,都在屏東這塊土地從沒離去,蜿蜒林邊溪上游的二峰圳,持續灌溉供水,潘孟安接下承先啟後重擔,開啟屏東伏流水工程的下一個百年。

(屏東縣政府廣告)

你可能也喜歡

社區一家20年初心守護,讓臺灣更幸福
數位專題

社區一家20年初心守護,讓臺灣更幸福

20年前,秉持讓台灣每個社區重拾溫暖與幸福的初心,「社區一家」將每一個小小的改變凝聚成集體的力量。如今,這股力量已成為地方創生的重要引擎,推動台灣各地共同成長。未來20年,將持續在台灣各個角落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