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AI、AI+升級+AI,成為創新應用創造者

東海大學校長 張國恩

謝明彧
user

謝明彧

2022-02-21

瀏覽數 18,800+

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池孟諭攝
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池孟諭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2022大學暨技職入學指南

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是電機博士,取得學位後卻轉進教育領域,是國內最早投入數位學習的專家之一,更是台灣教育界E-Learning系統的奠基者。談到近年熱門的「資訊跨域」,他強調,跨域不是綑綁多個不同專業,而是從本門思考如何與數位結合創造AI應用,才是資訊跨域的價值。

「跨域」是近年高教熱門的議題,未來世界議題都是「混合型」的,不可能緊靠單一專業就能解決,就像商業可能和資訊有關,科技和法律有關,融合不同領域知識找出應用方案,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在各種跨域選項中,「資訊」一直很熱門。隨著大數據、AI、互聯網等技術發展,各行各業都面臨不同程度的數位轉型壓力,期待未來人才具備「資訊跨域能力」,也就成為社會的共識。 

但資訊跨域到底是什麼? 

有些人期待,學校可以針對熱門應用領域,集結相關專業科目,整併出一個學程,如金融科技、智慧醫療等學程,讀完學程,也成為相關領域的「資訊跨域人才」。 

跨域三階段:本門專業→專業跨域→跨域應用 

在我眼中,資訊應用人才其實分成三個階段:本門專業專業跨域跨域應用,以數位應用人工智慧(AI)來說,就是從「AI」到「AI plus」到「Plus AI」三階段。 

第一個階段「AI,是指專門的AI技術專家,出身資訊專業背景,研究人工智慧和大數據。任何科技發展,都需要這樣的本門核心專家領頭,來建立技術的基礎架構與內容。 

第二階段「AI Plus,是本門專家以自身專業出發,思考怎麼把AI技術應用在其他領域中。這時,思考應用面還是以「AI」為核心,由資訊專業人士發起與主導,其他領域的人輔助。 

第三階段「Plus AI,則反過來,是各行各業的專家開始思考,若製程、服務、產品需要AI化,需要哪些數位技術支援?這時,思考層次就跳脫「技術本位」,而是從「應用需求」出發,考量在現有產品與服務中,AI可以優化哪些部分,AI專家又怎麼來與自己合作。 

任何創新、技術,都是推動改變的起點,但應用才是讓創新發揮價值。 

這也是許多學生面對「資訊跨域」的迷思,覺得要成為資訊人才,最好是讀資訊或理工相關科系。如果你還停留在AIAI Plus階段,可能沒差,但如果想走到Plus AI階段,就不一樣了。在Plus AI階段,最重要的是「以需求為導向的創新」,這時,最懂企業或消費者需求的人,不就是非資訊或理工出身的你嗎?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尋找適用的科技,解決產業問題 

好的創新,絕對不是做出產品之後,才開始尋找商機,一定是針對現有社會需要,思考怎麼與相關科技結合。當你抱持「尋找適用的科技,來解決自身產業問題」的態度,所有的跨域就不會是資訊掛帥,而是共同合作了。 

我長期投入數位學習系統的發展,最困難的部分,是怎麼讓教材有效地以數位化呈現,讓學生可以方便使用,並從中找到學習盲點。 

程式撰寫一開始可能非常重要,但隨著系統一代一代發展,就不再是最重要的問題。反倒是,當我得到成果數據後,該怎麼進一步資料分析,找出其中有意義和有價值的部分,作為下一階段改善的依據;這時,更需要教育專家帶領資訊專家一起優化系統,才能讓系統發揮最大效益。 

比起傳統理工名校,我認為,綜合型大學會是更好的跨域人才培育基地。 

過往,許多學校推出的跨域學程,還是在理工領域中繞來繞去。如電機X資訊X機械,仍是特定產業問題導向,停留在「AI Plus」的階段。但以國際趨勢來說,數位應用絕對是在非理工領域需求更大、機會更多、應用更廣;這時,一所大學擁有的科系愈多,就愈有機會去串聯不同領域的人,找出「Plus AI」的新可能。 

這也正是「資訊素養」或「AI思惟」的本意,資訊跨域人才的本質,而「知道怎麼運用資訊做創新」,就是目前教育界所強調的「素養」能力,也是台灣高教推動「資訊跨域」的最有發揮點的地方。 

張國恩
學歷 ▶ 臺灣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博士  
經歷 ▶ 臺灣師範大學校長、智慧型互動學習科技實驗室主持人  
現職 ▶ 東海大學校長 

延伸閱讀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