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孩子一哭就感覺煩躁?說出「其實我也好想哭」,消除育兒焦慮先學做自己

所有的情緒,都是寶物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2-01-13

瀏覽數 62,450+

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
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編按:過去的我每次看到孩子哭了都會很焦慮,那代表我也一直在否定「愛哭的我」。當我察覺到自己總是在逼自己忍耐時,就開始努力地同理自己的心情,告訴自己「你很傷心吧」、「你一定很想哭吧」。然後,我發現自己慢慢能夠接納孩子哭泣了。(本文摘自《其實我也好想哭》一書,福田花奈繪/著,以下為摘文。)

取自本書。

取自本書。

因為孩子一直哭而焦慮
此時,請試著這樣說
「其實我也好想哭」

看到孩子哭,就是過去不被接納的自己

看到孩子哭哭啼啼,就忍不住覺得焦慮!

相信很多媽媽都會有這種反應。

我過去也是如此。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媽媽自己曾經「很想哭卻不能哭」,不管當時多難過、多寂寞、多害怕,不管多麼想哭,都只能逼自己忍耐,因為已經習慣了。

雖然你自己沒發現,但你之前真的真的很努力呀!

我想,那個小小的你,一定打從心底覺得「不會有人喜歡愛哭的我」、「不會有人接納愛哭的我」,所以拼命不讓自己哭泣。

但是,這樣否定自己的情緒,是非常痛苦的。

大多數的人,都認為「可以表現正面情緒,但負面情緒不行」;可以說自己「好開心」、「好快樂」,但不能說「很傷心」、「很害怕」。

可是啊,情緒沒有好壞之分,所有的情緒都很重要。

總是全身心地表達「好開心」、「好快樂」的孩子,在哭泣或憤怒時也激烈得嚇人。

也就是說,他們對每種情緒的表現強度都差不多。

大人們總是希望孩子「開心時可以盡情開心,但要稍微控制哭泣或憤怒的感情」,說實在那是不可能的。

負面情緒也是寶物

越是逼自己「不准表現出負面情緒」,在看到別人毫無顧忌地表達感情時,就會覺得非常憤怒。孩子哭了,會責罵他們「這種事有什麼好哭的!」;發現主管因為一些小事情生氣,就在背後指指點點。

所以,允許自己「想哭就哭」、「展現出負面情緒」,給那樣的自己一份包容和接納吧!

前面曾經說過,過去的我每次看到孩子哭了都會很焦慮,那代表我也一直在否定「愛哭的我」。

當我察覺到自己總是在逼自己忍耐時,就開始努力地同理自己的心情,告訴自己「你很傷心吧」、「你一定很想哭吧」。然後,我發現自己慢慢能夠接納孩子哭泣了。

直到現在,我還是不擅長表現負面情緒,沒辦法當場就發現「我好傷心」、「我好害怕」……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但是,至少事後我對於情緒的覺察越來越迅速,例如「原來剛才我先生說的話,讓我感到傷心了」。

最開始可能需要1個月以上,接下來是1週,再來是1天……

給「展現出負面情緒」的自己一份包容和接納吧!僅為情境圖,取自shutterstock

給「展現出負面情緒」的自己一份包容和接納吧!僅為情境圖,取自shutterstock

學習「一傷心就哭」,平穩釋放情緒

以前我總是壓抑自己的感覺,直到忍不住爆發,就直接崩潰大哭,讓我先生非常困擾。但是,最近我終於能夠在當下就告訴他「剛才你說的話讓我很傷心」,雖然這一條路真的走了很久……

所以,如果我們的孩子能夠「一傷心就哭」,那真的是很了不起的事,同時,也令人安心。

只要現在開始努力練習,相信大家一定不會跟我一樣,總是不斷累積情緒,然後直接爆發,給周圍的人帶來困擾……(笑)。

重點就是,要經常有意識地觀察當下的情緒。

察覺心裡那些「悲傷」、「寂寞」、「害怕」的負面感情。

發現內心的負面情緒之後,努力地去同理那些心情,允許自己擁有那樣的情緒。

每天都這麼辛苦,一定很想哭吧!

事情總是不順利,肯定很傷心吧!

你可以盡情地難過,沒事的。

……就像這樣。

然後,慢慢學著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

不斷地壓抑累積,一定會在某天突然爆發,嚇到旁邊的人。平時刻意地一點點釋放,整個家就能維持在相對平穩的狀態裡。

如果從小就已經習慣壓抑自己的情緒,剛開始一定不會很順利。

不過,作為媽媽的我們,身邊隨時有「孩子」這個榜樣,只要跟他們學習就好,孩子會帶給我們非常多讓人生變得幸福的啟示。

所有的情緒,都是寶物。

《其實我也好想哭:消除育兒焦慮,從學會做自己開始》,福田花奈繪/著,楊詠婷譯,三民書局出版
《其實我也好想哭:消除育兒焦慮,從學會做自己開始》,福田花奈繪/著,楊詠婷譯,三民書局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