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於中彰投地區勞動力開發、提升及運用的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 面對疫情,超前部署,辦理「110年人力資源策略系列論壇」, 委由《遠見》雜誌、《哈佛商業評論》執行,吸引眾多企業經營、人資主管踴躍上線一探最新趨勢。 中彰投分署長林淑媛強調,推動企業數位轉型、人才優化,將能在疫情下突圍,開拓產業新未來。
作企業創新的後盾,中分署幫助企業求變
林淑媛表示,中分署身為企業創新的後盾,肩負三大使命:掌握勞動市場的脈動、培育專業的技術人力、開創優質的就業服務,達到協助人才、企業、產業邁向轉型,成為促進勞動力發展的領航者。
因應疫情衝擊,勞動力市場產生需求方面的變化,中分署兩年一度的論壇盛會除了轉為線上論壇, 主題上更聚焦疫常時代的的企業應變力,邀集HBR導師學者、企業,從產業觀察、前瞻理論觀點與實務經驗,針對遠距工作管理、企業優化及產業轉型的突圍思維與方法進行交流,共商面對疫情衝擊的解方,幫助企業面對未來勞動市場需求及早因應。
遠距工作管理、高層管理思維,雙軌前進
系列論壇共含2場地區論壇,分別為8月25日「疫常時代下的遠距工作與管理」、9月1日「超疫創新— 從企業優化到產業轉型」,以及10月19日「疫常時代,企業的轉型與突圍」的總論壇,各場主題明確。林淑媛分享印象最深的是遠距工作管理及數位服務創新推動,並不限於遠距工具的運用,更涵括高層管理思維、多層次的數位工具協作、績效管考、大數據分析決策到服務創新等,企業應思考分階段目標從數位化、數位優化到數位轉型的路徑。
中部中小企業較多,她建議可參酌專業意見由免費或低成本、可租賃的數位工具著手,也可成立遠距工作資源小組支援,將知識系統化,定期舉辦教育訓練,活絡線上協作,加速內部推動,同時不妨加進外部的團隊夥伴,優化企業轉型。
中分署在這次疫情挑戰下,也採取了緊急應變措施,例如開始推動遠距工作管理及提供遠距教學服務,讓訓練學習不中斷,在疫情降為二級後,也提供結訓學員回流訓練機制,強化機台實作訓練,目前職訓師也都持續精進數位工具的運用,強化遠距教學的豐富性:「一步一腳印,有開始才會有進步,未來職業訓練能將遠距教學做得更好。」
智慧機械與自動化系統示範教學產線,啟動
因應數位時代來臨,中分署結合在地產業優勢,協助精密機械等主要製造業進行智慧機械產業數位轉型升級,透由自辦及委外訓練開辦相關課程,培育專業技術人才。
林淑媛雙眼散發亮光說,今年中分署自辦訓練工場,建置智慧機械與自動化系統整合示範教學產線即將於年底前完成,發展主軸結合「智慧製造」及「自動化系統整合」,建起類生產線的實作訓練教學環境,在現有課程導入智慧製造的技術概念以及智慧機械產業所需人才。
此外,還同步委託臺中科技大學設立「人工智慧物聯網技術與應用」產業人才培訓據點、逢甲大學設立「智慧機械」產業人才培訓據點、生產力中心設立「智慧自動化」產業人才培訓據點,贏在突破點。
企業人力資源提升計畫 打造企業的利基
企業可以申請哪些補助計畫與資源,度過低潮期?「企業人力資源提升計畫」補助51人以上中大型企業自行辦訓費用;「小型企業人力提升計畫」則對未滿51人小型企業,提供各領域輔導顧問及專家協助企業診斷,提升員工技能及企業利基所需的課程,近兩年已補助1,726家企業辦理在職訓練;針對疫情期間,中分署也推出「安心就業計畫」及「充電再出發計畫」兩項措施,讓員工在減班休息期間提升技能, 還可領取津貼維持個人生計。
危機也是轉機,邁向數位化的明日趨勢,中分署一方面保留鑄造、焊接、精密工具機操作技術等等實作訓練班,一方面藉由系列論壇導引企業轉型前進,「讓更多年輕人改變對機械業的印象,習得一技之長,職涯保障最扎實。」林淑媛期勉「不斷保持進步的思維」與企業共同在穩定中成長,成為臺灣的驕傲。
【110年人力資源策略系列論壇(一) 疫常時代下的遠距工作與管理】
【110年人力資源策略系列論壇(二) 超疫創新 從企業優化到產業轉型】
【110年人力資源策略系列論壇 線上總論壇 疫常時代 企業的轉型與突圍】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