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年歷史的老牌傳產嘉泥,轉型曾一度卡關,一次的公司治理評鑑當頭棒喝之下,全體員工換上「董事長腦袋」,讓業績與評鑑表現優異,嘉泥如何做到?
全球歷經一年多的疫情肆虐,企業經營備受挑戰,但嘉新水泥去年不僅財務數字創佳績,公司治理績效更是往前「三級跳」。
2020年,嘉泥稅後淨利17.6億元,每股純益2.74元,雙雙創下近13年新高。而今年股東會,董事長張剛綸開場致詞,講完財務績效後,特別提到4月底公布的台灣證券交易所第七屆公司治理評鑑。
在全台1617家上市上櫃公司的評核結果,嘉泥首度躋身第二級距(6%~20%),相較去年僅得到第五級距(51%~65%)的表現,大幅提升三個級距。不僅如此,今年還首次被納入台灣指數公司的「公司治理100指數」成分股,讓張剛綸難掩欣喜。
當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已成全球企業顯學,上述成就意味著嘉泥在兼顧追求經濟與永續發展的平衡工程中,漸漸進入世界標準,而這也讓嘉泥內部同仁對公司的轉型之路信心大增。
轉型卡關,治理改革成解方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