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70%成功人士是內向性格!內向孩子是被低估和誤解的沉默天才

發現「內向孩子」的優勢。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5-02-27

瀏覽數 171,750+

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
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
00:00
00:00

編按:內向的孩子不會大咧咧想說就說,會時而停頓,時而思考,時而沉默。「停頓」和「思考」正好也能幫助內向型孩子避免說錯話。在內心平靜時,內向型孩子能夠獲取更深刻的智慧。(本文摘自《孩子一學就會的黃金口才課》一書,作者為吳瓊,以下為摘文。)

因為內向者注重深度甚於廣度,並且擅長傾聽,這類孩子們可以在這項傾聽優勢的基礎上展開談話,了解到別人真正的興趣。
——《幹掉獅群的小綿羊:內向工作人的沉靜競爭力》(The Introverted Leader)珍妮芙.凱威樂 Jennifer B. Kahnweiler

孩子個性內向,不是一件壞事

網站上有人說自己童年陰影之一,就是每次客人來都要被問說:「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愛說話?」於是默默的被家裡人定義成「內向的孩子」。

一位網友說起小時候的一些片段,說她參加大人們的聚會總是吵吵鬧鬧,好不容易等到要回家了,爸爸媽媽為了讓她表現得有禮貌,要她跟每一位大人都要說再見,於是大家滿臉笑意的看著沒幾歲大的她,站在門口跟大人們一個一個說再見:「爺爺再見,奶奶再見,姑姑再見,姑爹再見,叔叔再見,嬸嬸再見……」直到所有人被她再見完,才能離開。

大家都誇她有禮貌,可是當時,她煎熬得恨不得早一點說完,趕快拔腿就跑。天底下不知道有多少個內向的孩子像她一樣,被父母期望更外向一點,更活潑一點。

「你太內向了,要多出去跟不同的人接觸。」

「你要積極發言,老師才喜歡你。」

「你看你,從小就這麼內向,長大怎麼辦?」

這些聲音讓內向的孩子無所適從,他們不愛說話,不太喜歡展示自己,思考時間比較長,尤其是在崇尚影響力、自信和個性的社會中,他們總會感到壓力,感到被人忽視。內向真的是一件壞事嗎?當然不是。

(延伸閱讀│紐約幼兒園教育理念:學齡前比識字、算術更重要的3件事)

轉換角度,發現內向孩子的吸引力

內向者領導力的思想領袖——珍妮芙.凱威樂(Jennifer B. Kahnweiler),她在《幹掉獅群的小綿羊:內向工作人的沉靜競爭力》(The Introverted Leader)中提到:

內向不同於害羞。害羞是害怕和社交焦慮造成的。儘管二者有些類似的表現(比如說回避公眾演講)。內向是一種偏好,不應該被看成是個問題。

其實,內向的孩子就像一個充電電池,他們的精力有限,需要不斷充電,補充精力。他們的精力來源於自身內部,比如坐下來獨自看書思考、玩玩具。外向的孩子則需要不斷從外部環境獲得能量,比如跟人交往、出去玩或者運動,他們需要四處活動才能保持精力充沛,就像太陽能電池板,只要有外面的陽光照耀就能充滿能量。

(延伸閱讀│別對孩子說「快一點」:改用疑問句養成「逆推思考」習慣)

內向不同於害羞。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

內向不同於害羞。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

70%的成功者是內向性格

凱威樂認為:內向的孩子其實藏著一股值得好好利用的力量,比如注重深度、清晰準確的表達、習慣孤獨等。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據調查顯示:成功者中,內向者所占的比例大大高於性格外向者,世界上70%以上的成功者其實是性格內向的人。所以,孩子的性格內向,我們轉換角度,會發現內向性格暗藏著一種潛在的能量。

那些觀察入微,並能做出及時回饋的內向孩子往往會令人難忘,如果加以鼓勵和肯定,一定可以更加發揮孩子的演說優勢。《幹掉獅群的小綿羊:內向工作人的沉靜競爭力》中提到:

因為內向者注重深度甚於廣度,並且擅長傾聽,孩子們可以在這項傾聽優勢的基礎上,展開談話時了解到別人真正的興趣。

並且,內向孩子們在平時溝通中,也更容易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說的內容也能準確觸及對方的需要。這樣,孩子長大後更可能贏得尊敬和信任,他們可能不會人際關係八面玲瓏,但會擁有長久的深厚友誼。

慧慧老師英語啟蒙班上有一個4歲的小男孩Sam,眼睛彎彎的像條小魚,很可愛也很文靜。不像別的孩子下課後就像上了發條似的瘋跑,他總是話語不多,自己安靜的玩玩走走。

有一次慧慧老師上課嗓子啞了,Sam就一直盯著慧慧老師看,下課的第一件事就是走到窗臺旁邊,把慧慧老師泡著膨大海的杯子遞給她,說:「老師,妳喝點水吧。」

慧慧老師鼻子一酸,趕忙說:「謝謝親愛的Sam。」雖然只是簡單的一句話,但是一個4歲孩子的觀察竟然如此仔細,內心又如此溫暖,讓慧慧老師無論相隔多少年想起來,心裡都是感激。

(延伸閱讀│真正的愛,是適度讓孩子品嚐失敗:「這3個字」別對孩子說)

善於傾聽與觀察,一、兩句話就能打動人心

內向的孩子觀察細緻,感情細膩,會從「對方的需要」上表達自己的想法。我們愈來愈欣賞的,不再是在公開場合裡孩子表現得多麼活潑,才藝有多豐富;而更可貴的是在私下裡、細節中,那些表現得紳士懂禮、懂得付出的孩子。

內向的孩子不會大咧咧想說就說,會時而停頓,時而思考,時而沉默。「停頓」和「思考」正好也能幫助內向型孩子避免說錯話。在內心平靜時,內向型孩子能夠獲取更深刻的智慧,會慎重的選擇正確的措辭。

就像有句「雞湯」說的那樣:

我們用兩年的時間學會說話,卻要用一生的時間學會閉嘴。

內向的孩子本身就能夠對自己的話語更謹慎、敏感,更善於觀察,能體諒別人的感受。內向孩子的性格優勢,使得他們更容易交到真正知心的朋友。因為喜歡傾訴的人很多,願意傾聽的人卻很少。

(延伸閱讀│黑幼龍的「慢教養」:孩子一生最需要的助力是性格,不是考試成績

《孩子一學就會的黃金口才課》,吳瓊著,方舟出版

《孩子一學就會的黃金口才課》,吳瓊著,方舟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