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的後疫時代,政治、經濟與市場上,「不確定性」已經成為新日常,要能夠在紛雜的資訊中,過濾篩選、洞悉趨勢,進而形塑出最適合自己企業的佈局策略,成為許多企業主、二代接班人以及高階經理人當前最重要的課題。
1990年代,臺灣經濟起飛,臺灣企業家掌握契機,快速擴張企業版圖,也帶動了全台「高階管理碩士班」的浪潮。2021年的現在,後疫情時代,催生企業加速轉型,同時還要平衡風險,也讓高階經理人再度感受到,「滾動式學習」乃是與時俱進的管理之道,成為迎戰新局的最佳武器。臺大EMBA執行長劉啟群就巧妙比喻,「管理知識最特別之處就在於,它是一種動態的知識,經營也就好像一場場球類比賽,必須不斷調整、省思。」
瞄準世界第一大市場 陸商、臺商共學助攻
尤其面對中國即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吸引全球企業前仆後繼,臺灣雖具有地緣優勢,但同為華人,兩岸經濟以及產業發展的背景、文化迥異,臺商依舊面臨許多在地化的挑戰。劉啟群透露,「曾經有長期在大陸經營事業的高階主管說,以往都以為自己很了解大陸市場,但唸了臺大-復旦EMBA境外專班後,接觸到很多當地的高管,才發現很多過往不曾思考過的問題或角度,讓他覺得選擇就讀”臺大-復旦EMBA境外專班”價值連城!」
身為引領臺灣高階管理教育的臺大EMBA,與同樣在全球百大大學排行榜中的復旦大學合作,從2010年開辦「臺大-復旦EMBA境外專班」,陸商與臺商在同一個課堂上共學,不僅有助於理解大陸企業的思維,更能透過復旦師資瞭解大陸經貿發展脈絡思維。
但因為臺大-復旦EMBA境外專班採取每月四天密集式上課,與臺大EMBA台北班的同學較沒有機會在課堂上互動,為了能夠更積極鏈結臺大、復旦兩校的豐富資源,以及台旦班與台北班的人脈,滾動出最大化的人脈複利。臺大EMBA安排透過「課外活動」,包括新生訓練、菁英論壇、返校進修活動、海外遊學、臺大EMBA指標性活動(如:單車環島、泳渡日月潭、慢速壘球賽、校園馬拉松等),強化台旦班與台北班同學間的連結。
透過臺大、復旦兩地名校經年累月的強強聯手,串連起兩校學生間的橫向聯繫,打造出多元融合的平台,讓來自各地的同學盡情地分享經驗、激盪創意、媒合商機,提升自身視野、創造企業價值,12年來協助兩岸近四千多位校友成功推展事業版圖,進而發揮對社會的影響力。
後疫風險管理與應變 成EMBA熱議題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牽動全球局勢變化劇烈,「臺大-復旦EMBA境外專班」除了原先的風險管理、或是在現有的課程中加入後疫相關應變與分析外,也正規劃「後疫情時代經營管理」課程,從包括供應鏈、行銷和人資等個別專業領域,到更上層的統合內容,陪伴兩岸菁英解決當前的問題,成就後疫時代的創新格局。
去年在疫情衝擊下,「臺大-復旦EMBA境外專班」授課方式, 調整並新增 2場線上講座、以及線上與實體融合的 5 門商管基石課程,今年上半年也開設2 門學分課程,讓兩岸的學生持續學習,維持同學間的情誼。今年下半年預計將開 3門課程,讓學習不中斷,未來並視疫情變化滾動式調整授課方式。臺大EMBA將持續不斷優化、提升,協助兩岸企業主與高階以創新的思維,成為變局下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