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大學為全國第一所培育中西醫學兼備人才之大學,在2020年遷入水湳校本部,以跨領域技術研發,AI應用於生醫大數據,培養生醫與醫材轉譯加值人才,傾全力打造成為台灣的「史丹佛Stanford」。
「中國醫藥大學在水湳校區建構全新的產學互動合作模式,促使產學共同完善專利佈局、提早共同開發、授權或技轉,吸引全球專注台灣生醫研發能量。」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洪明奇表示,本校自英才校區遷入水湳校本部,將集結教育事業、生醫產業、製藥學院與癌症醫學中心等,擴大發展研發與產學合作,匯聚最頂尖的教學研究資源,培育精準醫療與生醫科技的優秀人才。洪校長強調,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台中分部即在本校水湳校區上課,對AI應用於精準大健康產業的人才培育具絕佳優勢。
COVID-19疫情全球蔓延,中國醫藥大學以中醫藥與抗癌細胞治療的專業,投入抗疫預防醫學防禦能力,發揮醫療實戰的應變力。洪明奇校長表示,本校組成跨領域的專家團隊,以FDA批准的藥物研發抗冠新藥,透過醫藥技轉為抗疫盡心力。事實上,中國醫大醫學工程學院開設「生物醫學工程碩士」和「醫學工程與復健科技產業博士」兩學位學程之後,將醫工學院定位在臨床需求產業化的橋樑,運用學校豐沛的學術資源及附設醫院的臨床能量,跨領域整合,精進醫學工程技術,接軌全球產學研發展,讓學生具備產學合一的實戰力。
跨域整合、創新創業,大健康產業前景無限
在教育部「大學校院創新創業扎根計畫」以及新創立的「領導與創新學分學程」,中國醫大提供以知識理論為基礎,結合創新專題實作、創業講座以及創意的學習活動,不斷提供學生跨領域整合及創業知識技能。「我們培養學生專業思考方法及創新性的生物醫學工程選題構想,引導學生充實創業知識技能、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與判斷力、強化表達技巧與能力,逐步建立產學互動的高級人才培育機制。」洪明奇校長表示,除了專業訓練,鼓勵學生創新創業,並以銀髮族健康照護產業、生醫工程材料產業、臨床檢驗及測試評估產業、醫療保健服務產業、中西新藥及新醫療技術開發產業、國際醫療六大產業為發展,協助學生走出前景無限的大健康產業發展之路。
串連產學研醫的豐富資源,中國醫大也是中部地區唯一連續七年榮獲政府補助的生醫與醫材轉譯加值人才培訓計畫的醫學教育研究型大學,與國家共同推動生醫與醫材人員培訓計畫。洪明奇校長表示,中國醫大透過特色研究團隊,深化學術研究,同時透過產學合作加速生物、醫學、中醫藥、材料、工程等領域的實戰應用,以人才培育帶動產業發展,協助中部地區產業技術躍升,營造創新生技醫藥產業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