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化工起家的南僑,用一塊水晶肥皂打出江山。近年來,集團觸角不斷延伸,逐步打造飲食版圖。被譽為全台最懂吃的老董,陳飛龍如何推動「後疫情時代」餐飲革命?
1月上旬,寒流來襲,細雨伴著十度以下的低溫,讓原本在冬季就濕冷的關渡,更顯凜冽。83歲的南僑集團會長陳飛龍,坐在寶萊納啤酒餐廳關渡店內,差人送上一盤盤熱騰騰的可頌、蘿蔔酥餅,用手撕開後,氤氳的熱氣直冒,香氣撲鼻。
「請盡量吃,不用客氣,這些都是我們工廠做出來的。」陳飛龍帶著笑意,對自家產品頗為自豪。
一樓擔綱門面的現烤麵包區,在鏡面牆和橙黃燈光的映照下,煥發出油亮光澤,讓人由不得被勾起食欲。
最懂吃的老董〉從選址到菜單,樣樣都關心
南僑以化工事業起家,用一塊水晶肥皂打出江山。多年來,經營觸角陸續延伸至油脂、加工食品、餐飲及冰品等事業,打造出環環相扣、緊密連結的飲食版圖。
生活在這塊土地,這個近70年老品牌,觸及了四、五代台灣人。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