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接棒貝佐斯,成為亞馬遜執行長後,安迪.賈西(Andy Jassy)歷經疫情紅利退場、科技裁員潮,以及生成式AI浪潮,他不僅調整組織與成本結構,更大舉推進AI應用與服務,帶領亞馬遜重新聚焦、重塑未來競爭優勢。
組織壓力重重,先解體再重整
2021年,亞馬遜在疫情期間的爆炸性成長戛然而止,如何回應成長趨緩與成本膨脹,成了賈西上任後的首要挑戰。
「我們一度擴張得太快,」賈西直言。當時為了因應疫情帶來的線上購物熱潮,亞馬遜擴建物流設施、大量招募人力,卻在需求冷卻後陷入龐大壓力。他坦承:「我們不只在倉儲,也在其他領域雇用了過多員工。」
為此,他主導了三波大型裁員與重整,橫跨物流、人資、裝置與Alexa等團隊。這樣的決策並不容易,「那是一段艱困的時期,但我們必須做對企業長遠有利的事,哪怕短期內會讓人難過。」
回歸重點業務,砍掉邊緣計畫
面對業務線過度分散的情況,賈西選擇聚焦。「我們檢視了所有投資與產品線,問自己:『這是長遠值得投入的嗎?』」他強調,亞馬遜將資源集中於三大核心:零售、AWS與廣告。
舉例來說,像是部分未成熟的實體零售計畫、未具明確營收模式的創新專案,都在檢討名單之列。這樣的收斂策略,讓亞馬遜可以更有效率地配置資源,也清晰了未來成長的主軸。
「生成式AI的三個層次」
生成式AI崛起後,賈西看到的不只是技術潮流,而是企業結構的轉變。「這不僅是科技話題,而是一個企業運作方式的轉型機會,」他說。
對此,他描繪出亞馬遜的AI戰略藍圖——從基礎模型、平台整合到應用導入,共有三個層次:
1.開發自家基礎模型Titan
「我們投資開發Titan,是希望讓客戶可以選擇用亞馬遜自家的基礎模型。」
2.整合模型平台Bedrock
「我們推出Bedrock平台,讓客戶可以在一個介面中自由選用Anthropic、Meta、Mistral等模型,沒有封閉生態系的限制。」
3.將AI導入企業應用層
「無論是客服、寫程式、生成商品摘要,AI應該成為每一個工作流程的一部分。」他舉例,如Amazon Q企業助手與新版本Alexa,都是這一方向的具體實踐。
「我們先拿自己開刀」
除了賣工具,亞馬遜也用工具。賈西指出,公司內部已有數萬名員工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應用於客服對話、程式撰寫、倉儲預測與物流配置。
他強調:「這不只是提升效率,而是讓員工能做更高價值的事。」以程式開發為例,開發者可用CodeWhisperer生成程式碼範本,進而減少重工、提升專案速度。
而在物流領域,AI則用於預測區域需求與最佳庫存配置,「這會讓我們在配送速度與成本控管上更有競爭力,」他補充。
「從雲端平台到AI建設者」
身為AWS之父,賈西深知亞馬遜的企業價值核心仍在雲端。他觀察到,企業導入AI的最大門檻不是模型,而是整合與落地能力。
「企業最擔心的是:資料怎麼搬?安全性怎麼保?我們懂這一塊,也能幫他們處理好。」他強調,AWS不只提供基礎運算資源,也提供治理、稽核、權限控管等周邊工具,讓AI真正能進入生產環境。
這種「全套解決方案」思惟,也讓AWS能在與Google Cloud與Azure的競爭中維持領先。
打造更敏捷的創新文化
對賈西來說,另一項任務是保持亞馬遜創業精神。「當公司變大,創新反而變難,」他坦承。因此他強調打破官僚流程,讓一線人員有更多決策空間。
他以亞馬遜著名的「兩個披薩團隊」為例,說明如何賦予小團隊獨立決策與行動力。「我們試著保留創業初期的快節奏與試錯文化,這在AI這種快速變動的領域特別重要。」
未來,要讓AI普及而不炫技
對未來,賈西抱持務實又樂觀的態度。他認為AI不是一場展示模型能力的表演,而是解決現實問題的工具。
「我們不追求最會寫詩的模型,我們要的是最能幫企業提高營運效率的技術。」他總結,「這是我們的機會,也是我們的責任。」
(本文改寫自《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2025年7月號:〈亞馬遜執行長:快,是領導者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