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莞欣 攝影/影巷26號 內文圖片提供/鄭秋鳳 場地協力/集信皮行
編按:看似不完美的人生,其實也有它的美。《50+》讀者鄭秋鳳,在中年之際面臨生命的一連串考驗:先是自己確診大腸癌,好不容易完成治療,5年後又發現癌症轉移至肺。同一時間,還要照顧罹患食道癌的先生。外人眼中辛苦的日子,她平靜以對,盡量開心度過每一天:天天種菜、自學手工藝、挑戰走秀……。只要活一天,就是賺到了一天。
我們認識《50+》讀者鄭秋鳳這天,她剛結束人生第一場走秀。首次報名《50+》學院課程的她,開心地說起繼名模王聖芬的「優雅儀態課」後,她還想試試「熟齡芭蕾」課程。但是,時間可能要晚一點。「我下個月又要去開刀了。」她平靜地說。確診肺癌7年來,這是她第3次動手術,拿掉長在肺部的惡性腫瘤。
癌症復發這麼大的事,會不會覺得忐忑?但鄭秋鳳微笑告訴我們,沒事的,她一點也不緊張。
我跟這個病和平相處。人生剩下的時間,就盡量去圓夢。
她輕聲說。
59歲的鄭秋鳳,曾任嬰兒房護理師10多年。婚後她辭職在家帶孩子,之後又到夫家經營的皮行協助會計工作。她回憶起年輕時的歲月,自己放棄了喜歡的護理工作,整天埋首於家務和一點也不熟悉的帳本:「主婦的生活很忙,但是很枯燥;管帳的日子則是很痛苦,因為我都不會!」她苦笑說。
皮行的帳務雖然不複雜,但對完全沒有會計背景的她而言,是一大挑戰。鄭秋鳳提到,自己以前連計算機都不會按,先生還買了2本厚厚的會計學要她念。遇到不懂的地方,只能硬著頭皮請教女兒幼稚園同學的媽媽。或許是那段時間壓力太大,當時30多歲的她,幾年內就冒出大片白髮。
好不容易熟悉了皮行的工作,孩子也逐漸長大。然而,47歲那年,她發現自己得了大腸癌,而且一確診就是第4期。
12年間2度罹癌、伴癌夫走最後一程 生老病死都是自然
其實,在罹癌以前,鄭秋鳳一直過著人們眼中算是健康的生活型態。本身曾是醫護人員,她飲食清淡均衡、不吃大魚大肉,平常習慣走路、做養生操,生活也很規律。罹癌這件事,完全在她意料之外。「我覺得是命運隨機挑中了我。得到就得到,追究原因也沒用。」鄭秋鳳說。
心理學有「悲傷5階段理論」,人在聽聞噩耗時,通常會經歷否定、憤怒、討價還價、沮喪等過程,沉澱一段時間後才逐漸接受事實。突然成為癌症患者,鄭秋鳳的反應卻相當冷靜。她自己聽醫師講解病情、自己簽署手術同意書。開刀、化療、住院……醫師怎麼安排,她都欣然接受。反倒是先生比她還要緊張,連病情都不敢聽。
大腸癌第4期的5年存活率約為10~20%。鄭秋鳳笑說,當她聽醫師提到患者的平均餘命時,馬上抗議:「才5年?不行,我都還沒當阿嬤呢!」療程結束後,她的復原狀況良好,平安地度過許多人撐不過的5年期限。
然而,就在第5年的追蹤回診,醫師照腹部超音波時偶然看見她的肺部下緣有個小白點。進一步檢查,赫然發現她左右兩邊的肺葉,都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小腫瘤。
再度罹癌,鄭秋鳳受到很大的衝擊。因為當時不只她生病,先生也因為食道癌入院。她雖是病人,卻一肩扛起照顧先生的工作。「我幾乎都在他的病房照顧他。等一個月後他出院,我才去動手術。」然而經過2年的治療,先生還是離開了。
在照顧先生期間,她也動了肺部腫瘤切除手術。左右兩邊的肺葉,在之後幾年陸續拿掉半葉和1葉。在外人眼中,她的堅強簡直不可思議。「先生末期時,居家安寧的護理師到家裡探望我們。病人是我先生,但她們更擔心我。」鄭秋鳳回憶。
她開玩笑說,自己個性就是傻呼呼,有一顆「不怕死」的憨膽。她的肺部腫瘤因數量太多,無法全數摘除,只能持續追蹤。一旦有任何一顆腫瘤變大、轉為惡性,隨時都可能需要開刀。家人、朋友當然擔憂,她本人卻看得很開。
我告訴女兒,我真的很好。愈是在意,心情不好,情況就愈糟不是嗎?
她反問。
人生如種田 勤加耕耘才不會「長垃圾」
從初次罹癌到先生過世,只有短短7年。生命經歷巨變,鄭秋鳳坦言,說沒有低潮是騙人的。先生離世後半年,她經常難以入眠,也不想跟朋友聯絡。
直到有天,她突然清醒,「打起精神,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她早上4點半起床,到自家附近的學校和鄰居一起跑步、做外丹功,從練身體開始重整生活秩序。接下來整整3年,她都維持清晨運動2小時的習慣,直到市區空氣品質變差、影響她的呼吸才停止。
市區不適合運動,她改往田裡活動。先生還在的時候,公婆在台北社子島老家留下了一塊土地。過去,這塊地因為無人維護長滿了雜草,還常被人傾倒垃圾、造成環境髒亂,屢被環保局開單。夫妻倆決定整理土地,接手種菜。後來先生離世,就由她獨力維護。
田地採生態農法耕種,不用農藥,施以家中廚餘發酵製成的有機肥。皮行每天早上10點開店,她6點先到田裡務農2個半小時。田園生活並不輕鬆,夏天種黃瓜、絲瓜要搭棚架,冬天的花椰菜、高麗菜等十字花科蔬菜易長小蟲。更別提每逢大雨過後雜草蔓生,一轉眼就高至膝蓋。「我常常這邊種完,那邊就要拔草!」她形容。
但她不以為苦。在鄭秋鳳心中,種菜如人生,盡力而為後就順其自然。雜草沒拔完又何妨?人在田中,舒適健康的身心就是最大的收穫。每季的蔬菜收成雖不多,但也夠她為家人煮一桌安心的晚餐。「看到家人吃得開心,種菜就更開心了!」她說。
50後學插花、裁縫、走秀 重拾年輕時對學習的熱情
回顧50歲以後的人生,先生走了,皮行的經營也交由女兒接手。鄭秋鳳發現,自己可以走的路比以前更寬闊了。
她想起還沒當媽媽前的「小姐時代」,本就喜歡學習各種類型的手藝。即使護理工作很忙,她還是利用值班的空檔去上課。舉凡線畫、編織、東西方流派的花藝等,她統統學過一輪,甚至還拿到了花藝證照!
「我年輕時想過開花店,只是沒人支持我。」鄭秋鳳笑說。雖然這個夢想沒有實現,但在女兒的鼓勵下,她自學製作人造花。在皮革上剪出花瓣,一片片親自染色、手捏、黏貼,做出幾可亂真的皮革花束。如今店面販售的繽紛玫瑰、繡球盆栽、小巧的花形耳環、項鍊,都是她的作品。
「以前幫我先生做會計,沒機會發揮創意也沒成就感,人生都浪費在那些數字上。」鄭秋鳳說。活了大半輩子,她終於有機會發揮所長。曾有澳門的客人跨海訂花作為禮物,也有藝人特別購買她做的胸花出席派對,讓她非常有成就感。
除了本就很有興趣的手藝,她也勇敢挑戰許多沒嘗試過的新事物。像是今(2020)年夏天,她報名《50+》的「優雅儀態課」,跟著名模王聖芬學習怎麼站、怎麼走、怎麼擺姿勢。最後一堂課還要像專業模特兒一樣走秀。她說第一次走台步,愈走愈緊張,臉部表情也不由自主地緊繃。但是一想到老師的提醒,「管他的,就走呀!」
儘管無意成為模特兒,鄭秋鳳認為,優雅儀態課最大的收穫,其實是學會自我肯定。過往她總認為自己帳管得不好,工作又沒有成就感。時間一久,漸漸失去了自信。抬頭挺胸地走路,是欣賞自己的第一步。接下來,她還想學芭蕾、古箏,培養各種興趣。「我現在隨時注意《50+》的動態,看還有什麼新課!」她笑說。
活一天就賺一天 不完美的生命也有它的美
我覺得老天爺其實很眷顧我。它給我癌症,卻又讓我平安地活到現在。
鄭秋鳳說起罹癌後10幾年的生活,語氣裡沒有怨懟,只有滿滿的感謝。陪先生走過人生的最後一段,讓她體悟到人生無須執著。能每一天夠平安、快樂,就已經是上天最大的祝福。
現在的她,更能領會「順其自然」的意義。約在40出頭時,她的頭髮就已幾乎全白。她原本半年染一次,但有天看著鏡子裡的自己,突然覺得:「這不是滿好看的嗎?」她已有5年多不染髮,一頭銀白的自然髮色,反而成為獨特的個人特色。
即便體內仍有腫瘤、每3個月需要定期追蹤,未來會如何無人知曉。但鄭秋鳳說,她不會問醫師自己還剩下多少時間。因為即使生命明天就結束,她也沒有任何遺憾。認真過生活,珍惜所有喜歡的人、事、物。「只要過一天,就賺到一天。」她說。生命中的不完美,也有它的美。
(原文刊載於《50+》;本文獲授權轉載;內容僅反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想知道更多熟齡新思維、新活動?
➡加入50+LINE https://pse.is/K3FBX
➡加入50+FB https://pse.is/MUCBY 每日資訊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