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你有自己的獨特風格、個性、不安全感、觀點與憧憬。這些東西即使不完美,但是都很重要。相較於嘗試轉變成另一個人卻慘敗,從一開始就誠實面對自己更好。(本文摘自《啟動你的韌性開關》一書,作者為史蒂芬妮.艾茲蕊Stephanie Azri,以下為摘文。)
「社交技能」是討論韌性的重要面向
我們談兒童與成人的韌性時,社交技能是一個重要的面向。然而,「社交技能」這個詞其實包含了很多東西──從我們管理社交互動、解讀肢體語言及言語暗示、平衡社群媒體的能力,到我們與親友互動的頻率等等都涵蓋在內。
對一些人來說,社交技能是指知道別人什麼時候對我們好,什麼時候對我們不好;知道什麼時候社群媒體占據了我們的生活;知道什麼時候螢幕上的「假新聞」在拖累我們。
內向跟外向者都需要練習「社交韌性」
我們先天有很多差異,有些個性特質顯而易見,有些個性特質需要好一陣子才浮現。
一般來說,內向的人比較喜歡有限的社交接觸及一些情感距離。他們往往比外向者安靜,先天比較保守。太多的關注會讓內向者感到不安,他們給人「害羞」、「謹慎」的感覺,有時甚至讓人覺得他們的「警覺性很強」。相反的,外向者是派對上的好夥伴,他們通常喜歡耍寶及獲得關注,很容易結識朋友,分析資訊時不如內向者深入。
長久以來,大家普遍認為內向者是害羞、安靜的,社交上比較彆扭,不像外向者那麼有趣。有些人仍把「社交焦慮」和內向者聯想在一起。當然,現實的狀況絕非如此。簡言之,內向或外向是一種個性特質,不是反映社交韌性。
人際互動方式,與「自在度」有關
「求學時,我的成績單上總是寫著『內向』,好像那是壞事似的。當時,我必須承諾我會做得更好,交更多的朋友,不要那麼『緊張』。那時我才10歲,我才沒有緊張,我只是比較喜歡靜靜地在一旁觀察,而不是在全班面前耍寶罷了!」
你管理社交形象的方式,會因為你偏內向或外向而截然不同。你交友及人際互動的方式,會隨著你的自在度而調整。
例如,身為外向者,你可能會尋求刺激及新友誼,對外出感到興奮,可以輕鬆與旁人打開話匣子。對內向者來說,臨時決定外出或坐在陌生人旁邊可能會很尷尬。對於內向者、有社交焦慮或難以結識新朋友的人來說,社交可能很痛苦。相反地,外向者可能會聽到別人勸他「收斂一點」。
內向與外向者都適用的社交指南
以下是幫內向者變得更外放、幫外向者變得更內斂的初步重點:
不要老是拒絕邀約
我自己就是一個充滿社交缺陷的人,基於很多原因,我很了解這點。你越不想社交,就會拒絕越多的邀約。經過幾次拒絕後,不久,就再也沒有人來邀請你了,你也不再想起社交活動。顯然,對自閉的獨居者來說,這也許不是很糟的事。
但是,對我們這些為了工作、學業、家庭、朋友而需要維持一些社交技能的人來說,這是一種惡性循環。所以,要記得偶爾答應一些邀約,如果你不得不回絕,可以先感謝對方的邀請,並讓他知道下次你很樂意參與。
練習一些社交的開場白
例如,你知道這個週末你會去一場喜宴。一開始你對於要不要去猶豫再三,更怕跟一群陌生人同桌。不要等到那天才想要閒聊什麼,你可以先列個清單,記住清單上的內容。練習一下簡單的自我介紹,也問問對方的來歷,這就是社交技能。技能是可以練習的,而且熟能生巧。所以:
為計畫好及計畫外的事情做準備,絕對不是浪費時間。
設定活動目標
許多人覺得,在社交場合或活動中設定一個目標或角色很有幫助。例如,如果我參加一場會議,知道我是去講授一個主題或做簡報的,就幾乎不會感到焦慮。然而,如果我是參加一個沒有目的的會議,又看到身邊的同儕提出許多問題,那往往會讓我感到不知所措。
所以,事先思考你為什麼要參加那場活動。無論是為了取悅某某阿姨,或是去聽社群媒體的講座,還是為了獲得一本免費的電子書,必要時給自己一些參加活動的理由與動機。
做好準備,休息一下
如果你真的有社交障礙,社交活動可能很累人。請在活動前先好好休息,或許可以洗個熱水澡,讀本書搭配一杯熱巧克力,或打個盹。活動當天,在你回到派對現場之前,如果你需要在花園裡散步、欣賞裝飾燈,那就做吧。
穿戴一件引人注目的東西
很多人發現,佩戴曾祖母的胸針或戴一頂亮粉色的帽子有助於打開話匣子,因為別人可能會讚美或評論那個東西。這樣做有助於你的自我介紹,你可以反過來稱讚對方的衣著、帽子或鞋子,雖然這些都是場面話,但有助於抒解一開始的尷尬。
帶朋友同行
帶朋友去參加活動沒什麼不對。只要朋友感到自在,或至少在那些場合上比你更自在就行了。讓朋友知道你的感受,以及他可以怎樣幫你。希望你們兩個都可以在現場玩得開心。
不要只談論自己
沒有人喜歡愛現的人,所以不要霸占說話的時間。
無論你是天生內向、還是外向,你都需要練習取捨,跟別人一起分享鎂光燈。
一個簡單的練習是,每次有人問你一個問題時,你也問對方一個問題。也許不是每次都問「那你呢?」,但如果有人問你正在學什麼,你可以問對方的興趣嗜好是什麼。
知道何時該道別
不管你是太累、覺得無聊了,還是把別人累壞了,你都需要知道何時該道別。社交互動及練習社交技巧,不表示你需要從頭到尾都在現場。事實上,享受一半的美好時光,比從頭到尾強顏歡笑更好。
我不介意偶爾去購物,但我需要提前計畫。最好的購物經驗是,我想回家時就可以先回家,一回到家就鑽進被窩裡看Netflix!
單向友誼、還是雙向友誼?
健康的人際關係很重要。許多沒有社交圈、感到孤獨或無法維持友誼的人提到他們有負面情緒,包括覺得自己遭到排擠、孤立無援,有時甚至遭到批評。因此,社交韌性差的人可能與不太支持他們的人發展或維持關係。或者,我們可能發現自己的人際關係似乎是單向的。切記:
社交關係對健康與韌性很重要,但不要為了社交而讓人占便宜。
想想你周遭的人際關係。你覺得你一直在對朋友、親戚或同事付出嗎?他們對你如何?他們是否也為你付出?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很可能你們之間找到了平衡點,雙方都覺得獲得同樣的支持。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也覺得你們的關係是單向的,你可能會質疑這個關係的效益。那是可以改變的嗎?還是不可能改變的?
4個方法經營健康的人際關係
說到健康的人際關係,會讓人想到「尊重」、「信任」、「平等」、「安心」等字眼。說到你的人際關係,你會想到什麼字眼?你需要在這方面下更多的功夫嗎?
例如,抱持負面態度好一段時間的人,發現朋友開始消失是很正常的。一個人不懂得設限,對任何要求都不懂得回絕時,他可能會發現身邊只剩下那些會找他幫忙的朋友。不管你是什麼情況,現在都是思考你目前的人際關係以及未來想要哪種人際關係的好時機。
1. 忠於自己
你有自己的獨特風格、個性、不安全感、觀點與憧憬。這些東西即使不完美,但是都很重要。有些事情你應該做好協商的準備,但也有一些事情是沒有協商餘地的,你不會、不能、也不該協商。
接受這些事情,正視你的需求。
我們常看到一個人為了新朋友或親人而試圖改變自己,但6個月後卻發現他們無法維持那些改變。相較於嘗試轉變成另一個人卻慘敗,從一開始就誠實面對自己更好。
2. 溝通
在人際關係中,能夠談論各種好壞醜惡的事情是最重要的。
只要你能溝通你的恐懼、不安全感、價值觀和想法,不管它們是什麼,你的人際關係都沒有問題。
能夠協商規則與界限也很重要,學習以正面的方式與親友劃清界限。
3. 接納差異
你、伴侶、家人、朋友有不同的觀點、價值觀和個性。接受這樣的事實,如果雙方都努力去理解對方的觀點,就可以輕易避免一半的衝突。
適時地妥協,別為小事傷腦筋。
基本上,你要精挑細選你想爭論的議題,選擇重要的、忽視那些微不足道的爭論。我們不可能贏得所有的爭論,好好選擇你想堅持的立場對你更有幫助。
4. 規劃美好時光
你不見得能和周遭的每個人都和睦相處,追求完美更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在任何人際關係中,注意一下成長與正面的東西。無論旅程中是否有親友相伴,都要規劃美好時光、約會、夢想和目標。可以的話,也可以規劃與遠親和朋友的美好時光!
人際關係需要時間的醞釀
培養這些關係很重要,尤其是在一開始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