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早上9點,開盤不到三分鐘,「高端疫苗」的股票就已亮燈漲停,鎖死在每股102.5元,成為近兩個月來,高端股價收盤的最高價。背後有何利多撐盤?
股票開紅的原因,在於高端疫苗昨日首度向外界證實,高端疫苗將與馬來西亞上市公司,簽署全台灣第一個「新冠疫苗外銷MOU」。
時間回到24日午間,於富邦金融大樓所舉辦的「高端疫苗法說會」,高端疫苗總經理陳燦堅、發言人李思賢、財務協理楊郁萍全都列席其中。
面對媒體提問,上週五由新加坡海峽時報(Straits Times)所披露的消息,是否皆屬實,陳燦堅直言:「報導中所寫,基本上都是真的。」
根據新加坡海峽時報的新聞指出,國際藥廠Metronic(MGB)旗下馬來西亞子公司Metronic Medicare Sdn Bhd(MMSB),日前已向高端簽定備忘錄,雙方初步協商談判,預計以最多300萬劑、每劑最高50美元的價格進行交易。
陳燦堅透露,目前MMSB已經備妥總計150萬美元的訂金,準備匯入高端的公司戶頭,可望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正式協議的簽署。
不過,更令外界好奇的是,論國內疫苗開發速度,國光、聯亞的進度也不輸高端,何以高端疫苗能成為第一支,受到國外青睞的疫苗廠商呢?
大廠師出同源,高端有兩大優勢
陳燦堅分析自家優勢有二。首先,是高端疫苗和「美國藥廠莫德納(Moderna)」其實是師出同門,兩家疫苗的開發授權,皆來自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而就在16日,莫德納總裁霍奇(Stephen Hoge)宣布,莫德納疫苗三期臨床數據的保護力高達94.5%,引領全球。
陳燦堅因此篤定表示,與莫德納使用同一種疫苗的高端,在保護力上絕對能與莫德納匹敵。
但有別於莫德納對疫苗,以「mRNA」技術開發,高端疫苗在技術上,選用了傳統的「次單位」開發方式。而這也因此建立起,高端疫苗的第二個優勢。
原來,由mRNA技術所開發的疫苗,雖然研發速度快,但缺點在於需要施打大量的病原體遺傳物質進入體內,受試者容易產生極大的副作用。
反觀「次單位」技術開發法,只是用病毒外殼的蛋白質誘發免疫反應,相對前者,不僅抗原的變異性更低,對身體的安全性也更高。
也就是說,前有師兄「莫德納疫苗」的高保護力,作為疫苗有效的依據;後有「次單位」開發法的技術後盾,兩者相輔相成,也成就了高端在未來的長期競爭優勢。
力拚2021 Q3上市,日產10萬劑
對於新冠疫苗究竟何時能夠上市,發言人李思賢表示,高端的臨床一期已完成,規劃12月下旬將展開第二期臨床試驗。同時,力拚明年6月,取得緊急使用授權(EUA),明年第三季可望量產。
陳燦堅也表示,若明年能如期完成授權取證,依照目前高端平均8~10萬支的日產能粗估,明年將有望生產1000~2000 萬劑。
此外,隨著Pfizer、Moderna等國際藥廠的三期臨床試驗完成,預期世界衛生組織(WHO)在明年第一季,將根據這些大廠的試驗結果,訂定一套新標準,取代三期臨床試驗。
到時,包括高端在內的第二波新冠疫苗公司,將有望能以更快速度,將疫苗銷往國際。
不過,投資人也別躁進,需緊盯業者提出的時程表,以進度來檢視營運基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