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週,全台有超過400萬人,加入「旅伴召集令」心理測驗,該款心理測驗,其實是文博會的最新宣傳力作,透過「性格形狀」分析,激發受測者的旅行欲望。但,這帖「旅伴召集令」,為什麼能激起如此多人的共鳴?你也收到「旅伴召集令」了嗎?過去一週,名為「旅伴召集令」的心理測驗,席捲全台各大社群平台,只要回答12
一年一度的亞洲生技大展,在南港展覽館盛大展開,有別於往年,本次大展另闢出「CDMO專區」。對外界來說,這個專有名詞看似陌生,但卻蘊含著巨大商機!《遠見》專訪台康、永昕兩大CDMO廠,一揭台灣生技契機。一年一度的亞洲生技大展,自7月28日起,一連四天在南港展覽館二館登場!本期年會主題,定調:「串接亞洲
兩名投資客的放空操作,竟牽扯出史上最大失智學術研究醜聞。該醜聞不只誤導學界16年研究方向,讓上億美元投資打水漂;更令人擔憂的是,若論文為假,現行失智診療,是否也需一併從頭來過?16年來,學界對於阿茲海默症(失智症一種)的理解,正面對巨大挑戰!7月21日,知名學術雜誌《科學Science》發表一篇標題
西藥代理商之子如何變成台灣製藥獲利王?盛保熙15年前創立保瑞藥業,9年併購全球6藥廠,門外漢躍進國際生技代工。盛保熙如何做到?成立僅15年的保瑞藥業,正透過「併購」,寫下台灣製藥業關鍵新篇章。過去9年間,保瑞已完成6大併購案,光收購金額就接近新台幣百億元。如今,保瑞不只手握歐美日的藥廠認證,更成功將
元宇宙醫療的落地,比想像中更快!今年下半年,元宇宙醫療即將在關渡醫院正式拉開序幕,不只是能透過VR場景完成看診與醫療協作,關渡醫院更聯手智捷生醫,開發出能預防失智、失能的「VR密室逃脫」。 帶上VR眼鏡,一瞬間,你已身處一間香火鼎盛的城隍廟之中,但這回你不只是來參拜,而是有任務在身!在接下
美FDA緊急授權Novavax,也讓「次世代疫苗商戰」的號角響起,三足鼎立的態勢正式成形,眼下,Omicron變種株持續進逼,三大藥廠,究竟誰能率先勝出?7月14日,美國食藥局(FDA)通過Novavax疫苗的EUA(緊急授權),開放全美18歲以上成年人都能接種Novavax。此EUA的通過,也意味
疫情進入終局之戰,面對病毒,關鍵已非確診與否,而是確診後,能否有效遏制病情惡化。哪些人是高風險族群?指揮中心曾在5月初公布關鍵的「13項指標」,包括患有慢性病、癌症、失能等族群,都被認定是高風險指標,宜在確診後加強照護、盡速投藥。然而,指揮中心的這13項指標雖簡單易懂,卻無法概括所有的重症高風險者,
6月25日,指揮中心證實,猴痘個案正式登陸,台灣也成為繼新加坡、韓國之後,第三個被猴痘攻陷的亞洲國家。這並非猴痘首度爆發疫情,曾根除天花的人類,為何束手無策?截至6月24日,根據Our World in Data的最新數據顯示,這波自2022年5月以來所爆發的猴痘疫情,已擴及超過40國,造成超過40
疫情期間,PCR核酸檢測已成為防疫日常,台灣分子檢測市場,也迎來一波百億商機。進入後疫情時代,在國際大廠競爭下,台廠如何創造下一波成長動能?疫情下,PCR核酸檢測已成為國人防疫日常。確認感染、嚴守國境、醫院管控,幾乎每道防疫程序,都仰賴PCR協助完成。隨著PCR被強烈需要下,台灣分子檢測市場,也迎來
瑞士期刊一句「高端保護力84%」,讓飽受爭議的高端疫苗,再次成為國人焦點。但高端疫苗保護力,真有這麼高?還是又是烏龍一場?6月23日清晨起,一篇名為《SARS-CoV-2疫苗的免疫反應(Immune Response to SARS-CoV-2 Vaccines)》的瑞士期刊論文,竟在一夕之間,成為
疫情下,PCR檢測病毒基因,成為防疫日常。但民眾想檢測的基因,若不只是病毒,而是癌症,就得仰賴更進階的檢測技術:「次世代基因定序(NGS)」 所謂NGS,是透過電腦運算出基因序列,再針對序列組合,搭配資料庫,評估出是否有罹患疾病的風險,同時,醫師也能從透過這項檢測,協助找出更精準的治療方式
據統計,台灣每十個人,就有一人做過牙齒矯正,其中又有約20%矯正者,會使用隱形牙套。台廠舒服美,如何突圍跨國龍頭的封鎖,打造台灣產業鏈。據統計,台灣每十個人,就有一人做過牙齒矯正,其中又有約20%矯正者,會使用隱形牙套。但鮮少人知道的是,在2014年前,全球隱形牙套幾乎都被國際醫材大廠「隱適美」一家
官字兩個口?陳時中說了算?三天兩改口,引發民怨。到底「24小時火化」對或錯?家屬心中的痛能解?專家說:關鍵就在「第五類傳染病」!近日,一名八旬老翁在嘉義縣養護機構確診,並在入院治療一週後不幸病逝。沒想到,老翁離世後,三小時內就被送至殯儀館火化。家人們措手不及,子女悲痛表示,難以想像父親臨終竟須獨自一
因為疫情,「核酸」在新聞中不斷出現,核酸檢測對防堵疫情至關重要,而台灣之光「基龍米克斯」正是核酸生產的領導者,原因竟與20年前的台灣水稻有關,為什麼? 新北汐止科技園區中,有一座新工廠,被視為防疫國家隊的關鍵拼圖。如果沒有這家工廠,台灣國產疫苗和PCR檢測試劑,將無法完成本土化,台灣防疫品
Omicron本土疫情擴大,都會區固然哀鴻遍野,但在原民鄉,原本的弱勢族群變得更為弱勢。Omicron疫情爆發至今,全台總確診人數,突破140萬大關。每日持續新增五位數的本土確診個案,單日死亡人數更突破百人,對醫療系統造成極為沉重的負擔。然而,當全台都將目光集中在確診人數最多的雙北、桃園、高雄時,卻
兩年疫情的轟炸下,台灣生醫產業的優劣已被徹底攤在了陽光下。當談及醫療服務,台灣的公衛、防疫、治療都沒話說,在病毒的強攻下,台灣疫情上半場,守得十分漂亮。但另一方面,當疫情逐漸邁入「共存戰」,藥物、疫苗、甚至快篩,卻必須時刻仰人鼻息,若無法在國際市場搶貨成功,就可能面臨病毒迅速攻城掠地的危機之中。如今
5月12日起,COVID-19確診病例定義將全面調整!為了維繫醫院採檢量能,5月12日起,居家檢疫、居家隔離、自主防疫三類對象,將不再需要透過PCR檢驗確診,只要快篩陽性,並經醫事人員確認即為確診。👆延伸收聽/遠見on air每週二、四、五、日準時更新,陪你輕鬆聊財經、產業、國際大小事。同時,中央流
防疫記者會上一席話,令全國追捧,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除了是天才外科醫師,談吐也充滿洞察人性的哲學思考,以及飽含慈悲心腸的社會觀察。5月9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防疫記者會上,除了照例的疫情報告外,一席來自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的分享,引發國人的強烈共鳴。尤其是開場鏗鏘有力的114個字,犀利而精準地,道出
做好輕重症分流、提昇長輩疫苗接種率、加速民眾自我篩檢能力,將成為台灣控制新冠死亡人數的關鍵。4月24日,國家衛生研究院根據最新疫情推估,至5月底,台灣單日確診高峰可能將達4.5萬人,最高甚至將突破10萬人。屆時,這一波Omicron大浪,將造成全台確診總人數達350萬至500萬人。Omicron確診
新冠屬於傳染病分類中的最高等級,集權式管理,在防疫初期的確有其必要性,但當確診者人數日以萬計,或許是考慮降級的時候了。全台單日確診人數突破3萬大關,居家隔離者更已上看10萬人,還在繼續向上。儘管中央推出居隔「3+4」新制,但既有的行政流程,如居隔、通報、送檢卻仍未減少。每日上萬名確診者,行政工作量之
全民長壽已是普遍的現象,但隨著年紀增加,慢性問題會更明顯。關渡醫院首開先例推行「關渡模式」,從醫療、健康促進、社區關懷方式多管齊下,打造最適合的高齡照護服務模式。提起關渡,你會想到甚麼?是香火鼎盛的關渡宮、生態豐富的候鳥棲息地、還是典藏藝術的關渡美術館? 其實,鮮少人知道,如今的關渡,已化
剛接台積電志工社社長時,張忠謀建議張淑芬:一不碰錢,二不強迫員工,後者考驗著她如何喚起台積電員工心中對於付出的嚮往。座落在新竹市博愛街上的交大博愛校區,是許多老交大人的共同回憶。由於歷經校址的大規模遷移,如今的博愛校區在校務功能上已日漸薄弱,紀念、懷舊的意義反而大於教學。不過就在今年(2021)起,
全球若再次爆發新興傳染疾病,除了莫德納和輝瑞,也許來自中研院的mRNA疫苗,也將成為國人的選項之一!兩年疫情的席捲下,各國都已認知到,防疫仰賴疫苗,而疫苗要搶快,技術平台首選mRNA。輝瑞、莫徳納過去一年來的普及率,就是最佳證明。看準mRNA技術對防疫的長遠效益,中研院也在2020年底,開始摸索mR
近日台灣疫情鵲起、確診數不斷攀漲!你若不幸確診,希望接受居家照護嗎?《遠見》獨家調查發現,約七成國人,一旦確診且為輕症,願意優先選擇接受在宅照護;但對應到政府所祭出的「居家照護」守則,有62.8%的民眾認為,要達到政府要求能滿足一人一室的條件,十分困難。此外,逾七成民眾表示,一旦實施「輕症確診者居家
繼AZ、莫德納、輝瑞BNT、高端後,台灣將擁有第五支新冠疫苗:Novavax。打追加劑可有另一款疫苗可選,第三針混打又該怎麼下判斷呢?近日,衛福部長陳時中透露,台灣向COVAX平台訂購的200萬劑Novavax新冠肺炎疫苗,將於近日陸續抵台,目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劃,將比照國外,提供給18歲以上
「何時開放國門?開多快?」是過去一個月來,指揮中心記者會最常聽見的疑問之一,在防疫保護傘下,「正常」的經濟活動何時才能恢復,成為眾所期待,但關鍵的第三劑接種率與2.5萬劑口服新藥,現階段仍嫌不足。隨著新冠疫情逐漸趨緩,如何在防疫與經濟之間,尋求適當平衡,再次成為國人熱議焦點。但糾結之處,在於國內未曾
台灣科學界的最高榮譽「總統科學獎」,本屆頒給了未曾在台灣求學或成長的陳長謙。25年來,他為台灣的高等學術研究注入能量,並接軌國際,人格特質更贏得讚賞。童年出身貧戶的他,因為教育,180度翻轉人生。已走過20個年頭的總統科學獎,是台灣科學界的最高榮譽。該獎項,兩年頒發一次,獎勵對台灣社會具有巨大貢獻的
全球加速解封,國內疫苗接種率的高低,左右著台灣重啟國門的時程,而全國第三劑疫苗的接種率仍不到五成,成為關鍵。國內第一份COVID-19疫苗追加劑接種研究成果出爐,不論是莫德納、BNT、高端,皆能大幅提升人體內中和抗體濃度,盼能為國人接種第三劑注入強心針。近幾個月來,指揮中心一再強調,國人第三劑疫苗接
衛福部長陳時中一度表示,新型口服藥將是加速台灣解封的關鍵,此發言不禁讓人好奇,既有的口服藥市場,究竟還有哪些欠缺?台灣目前投入新冠口服藥的廠商,又看見了哪些潛在市場?台灣想盡速解除邊境管制,更多元的新冠藥物將成關鍵。3月9日,衛福部長陳時中出席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表示,短期內,台灣暫無規劃比照國
專訪中,莫德納全球資深副總裁不斷釋出「看重台灣」的訊息,跟隨這家國際大藥廠未來要走的路上,台灣有機會在疫苗技術上升級,甚至卡位未來疫苗。國內最搶手的莫德納(Moderna)疫苗,再次宣布重磅訊息!3月7日,美國疫苗公司莫德納公布最新「全球公共衛生策略」,將透過推動新合作模式,擴大莫徳納疫苗的全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