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
這是個充滿驚喜的時代,也是個充滿壓力的時代。我們別無選擇,只有勇敢的接受與面對。或許人生很難,或許前途茫然,試著用放鬆的心,迎向每個未知的挑戰。(本文摘自《最壞的結局不過是大器晚成》一書,以下為摘文。)
泡麵小姐其實一點都不喜歡吃泡麵,有天她在搭地鐵回家的路上,在車廂裡餓到不行,於是她第一秒想到的,就是回到家一定要先給自己煮碗泡麵。
泡麵小姐和我是同一個老鄉長大的女生,小時候特別聰明,國中連跳兩級,大學考到北京一間很厲害的學校,她爸高興的辦兩桌酒席。當我即將從大四畢業的時候,她其實已經在北京工作一年。
泡麵小姐其實有個好聽的名字,可是後來再見到她的時候,她說她改名了。我問她為什麼要換名字,她說原本的名字太俗氣,不好聽。後來她似乎換過很多名字,但戶口名簿上的名字從來沒變,還是那個她覺得俗氣,我卻特別喜歡的名字。
某一年,我去北京出差的時候,跟她碰到面,她請我吃麻辣燙。離別時,她幫我叫車送我回家。我在上車的那瞬間,看見她向我揮揮手,車子一離開,她的背影很快便淹沒在地鐵門口的人群中。
那個時間,北京無數的空巢青年剛從都市商業區加班回來,像一群集體等待歸巢的螞蟻,在地鐵門口排隊,等待踏上那列沒安全感,卻能帶他們回家的地鐵。
泡麵小姐就是其中一個。泡麵小姐為什麼叫泡麵小姐呢?不是因為她喜歡吃泡麵,而是因為她討厭泡麵,卻不得不吃。吃麻辣燙的時候,我問她要不要加麵,她一臉快要吐的表情。
她說她過去一個月幾乎每餐都吃泡麵。我問她為什麼,她說一個月前她被一家律師事務所資遣,原因是在整理資料的時候,不小心忘記列印一份相當重要的證據。這個小錯誤,讓事務所當時接的案子打輸官司,老闆對著她發飆,說她就算是名校畢業,仍然是個垃圾。她個性很直接,在辦公室跟老闆起衝突,但再怎麼回擊,都改不了後果。她捧著裝滿個人物品的紙箱,灰頭土臉的回到租屋處。
泡麵小姐講這些的時候,也只是笑笑,把眼前麻辣燙裡那塊肥大的培根,緩慢的塞進嘴巴。我能察覺出來,她少了那些年的鋒芒。
從小到大,她一直是我們父母心中的楷模。成績好又聽話,長得也很清秀,似乎從出生開始,就注定成為大人口中「別人家的孩子」。過了那麼多年以後,很少有人再提到她,因為大多數的我們,都不知道她過得如何。
像曾經照耀著許多人的一道光,看著別人長大、看著樓房拆完又建、看著空氣品質慢慢變糟,卻在某天突然消失。
她說自己混得太差了,即便是讀名校最有名的領域,還是沒辦法過上想要的生活。泡麵小姐的父親希望她回家考個公務員或是當老師,不用過著那麼拚命的日子,最起碼餓的時候還能吃到父母親手做的菜。她爸勸了很多次,她也拒絕很多次,最後似乎是建立某種默契,誰也沒再提起這件事。
我問泡麵小姐,為什麼不想回去,她搖搖頭,慢慢咀嚼嘴巴裡的食物。她說,如果回去,就代表自己輸了。從小到大都這麼優秀的她,怎麼能認輸?
那晚我不是很理解她的結論,直到某天,我即將離開廈門的時候,突然領悟她說的話。從小到大,很多人都走在某種設定好的路線,當他長大,遇到現實把他拉出這條路線,就算只有偏離軌道一點,他都會忐忑不安。對泡麵小姐來說,那條路就是從小到大的「優秀」,被人當作榜樣的感覺。
那天看到一個新聞提到,北京現在有好幾萬的空巢青年,留在這座不是自己故鄉的城市中打拚。看到那個驚人的數字,我在想,這些人當中或許也有著數不清的泡麵小姐、泡麵先生。我不知道他們這樣的人生對不對,但我知道此刻的他們,也許正經歷著很多人不理解的辛酸。
那天晚上吃麻辣燙的時候,泡麵小姐還叨念幾句,說自己開始想念媽媽做的醬料。自從畢業在北京工作,很少回家,快遞又很難保證醬料不會壞掉,所以自己幾乎沒再吃過媽媽做的醬料。
距離北京上千公里的故鄉,再被回憶起來的時候,想念中帶點苦澀。這是成長的代價,也是我們選擇遠離家鄉的代價。
深夜加班結束後的地鐵,裝著一個孤單的靈魂。簡陋的租屋處,藏著泯滅不掉的驕傲與鋒芒。吃剩的泡麵盒,留下的是未完成的夢想。究竟何時才會有一個地點,裝著心滿意足的幸福呢?
有時候,壓力大、心情不好,那就暫停一下吧。讓我們擱置煩惱、卸下防備,好好放鬆一下、舒緩心情。尤其對每個在城市奮鬥的年輕人而言,找到一個合適又健康的紓壓方式很重要。待收拾好心情,再重新上路。心中那股傻勁、傲氣,會等到最好的答案。
多數時刻,我心中的泡麵小姐,還是跟小時候的她一樣,優秀又充滿鬥志、堅韌又有責任感。在我們這個年紀,沒有幾個年輕人會過得一帆風順,反倒因為小困難,就轉身走回起點的人有一大把。
我不能否認他們之中的誰好或壞,但我相信,在最想放棄的時刻,往往是最充滿希望的時刻。
這個時代帶給年輕人驚喜,同時又讓年輕人背著前所未有的壓力。我們無法選擇時代,只能堅強面對這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