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
悲與喜、生與死,有時就是一念之差。人生的關鍵時刻,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擁抱、一個電話,也許就能讓想步入絕境的人轉念活下來,選擇另一條道路。(本文摘自《人生很難,你可以不必假裝強大》一書,作者為資深心理師,以下為摘文。)
14歲那年,不堪父親家暴的她,決定寒假放假的第二天就離開家,去一個遙遠陌生的地方流浪。之所以選那個時候,是因為她知道自己的期末成績單拿回家,肯定又會招來一頓暴打。她渴望擺脫這樣的日子,奔向未知的遠方。
做出這個決定之後,她反而坦然而平靜,甚至還有些激動。她悄悄收拾了喜歡的衣物和積攢已久的零用錢,提前把它們藏在床底下,就等第二天從學校回來之後,拿了背包就離開這個家。
到了學校,看到成績單,果然數學又不及格了。儘管在預料中,她還是很傷心。沒想到這時候班主任老師當眾宣布,她的語文成績考了全年級第一,作文滿分,而且將被選登到省級文學刊物。
她既高興又難過,心想那又怎樣,語文再好,數學這麼差也兩相抵消了,偏科太厲害,將來考試都成問題。
站在講臺上的班主任老師彷彿看穿了她的心思,突然說:「我經常說一句話,一個人語文成績好其實很重要。我見過很多人,理科很差,但文章寫得好,或者寫得一手好字,結果長大了還是很有出息。從長遠來看,擁有一技之長,比單純的分數高更重要。」
她心裡像被照進一道光,有了欣喜和希望,突然覺得,自己的路還沒有絕。
結果那天回家,父母得知她語文成績和文章的事,竟比她還要高興。此後她的生活,果然印證了班主任老師說過的話。她打從心裡感激他,她曾無數次設想,如果當年真的離家出走,小小年紀的自己會遭遇到什麼,真是不敢想像。
* * *
她和他,一對郎才女貌的璧人,旁人眼裡的恩愛夫妻,感情生活卻已走到岌岌可危的地步。
原來她小時候曾被父母送到親戚家寄養,長大後才接回來。這導致她骨子裡非常疏離、自卑,和家人都不親,缺乏安全感,從不相信這個世界上會有人真的愛自己。
每一段戀愛裡她都在不停的懷疑和無休止的索取。越喜歡一個人,越是變本加厲的折騰別人,最後總是把對方逼得落荒而逃;等到對方真的跑掉了,她又會在心底冷笑:果然不夠愛我,果然我不值得被愛。
後來,她遇到了他。
他是真的太愛她了,所以對她故技重施的各種折磨,全部採取容忍順從的態度,直到讓她感動了,覺得他是可以託付終身的男人,兩個人才終於走入了婚姻。
然而,婚姻並沒有改變她內心深處情感的空洞與匱乏,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始終纏繞著她,尤其當他偶爾對她怠慢的時候,當他有自己的工作需要投入的時候,她又會開始擔心和懷疑。忍無可忍的他開始不耐煩,兩個人開始各種爭吵,一吵架她就提離婚,但他在這個問題上永遠都對她說「不」。
這個堅定的態度使得他們即便吵得再厲害,也始終沒有分開。
但是,兩個人都很疲憊了,都不知道該怎麼走下去。
她對我說:「我知道我有很大問題,但我就是停不下來。」
我說:「妳一直不停的折騰別人,其實是在不斷的試探,試探妳到底可以過分到什麼程度,他才會離開你。」
她的眼淚嘩的一下出來了。
他對我說:「我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讓她安心?」
我說:「對於一個內心有著巨大黑洞的人,除了用愛去填,沒有別的辦法。」
他也哭了,他說:「我明白了。」
後來,他的投資遭遇一個很大的挫敗,差點有牢獄之災,這時候勇敢站出來營救他的,竟然是一直依賴他、彷彿永遠長不大的她,這是他始料未及的。
看上去多年來他一直支持著她,托著彼此的關係,他托得太好了,所以她,長大了,反過來也可以托著他了。
* * *
世間最好的關係,就是成為彼此的依託。就像《無問西東》裡,陳鵬和王敏佳的愛情。
王敏佳遭遇人生最恥辱、最痛苦的經歷時,被陳鵬帶回老家休養,容顏被毀的她對陳鵬說:「我不敢閉眼睛,一閉眼就覺得自己往下掉,一直往下掉,下面特別黑,我特別害怕。」
陳鵬緊緊抱住她說:「我就是那個給妳依托的人,我會跟妳一起往下掉,不管妳掉得有多深,我都會在下面給妳撐住......我什麼都不怕,就怕妳掉的時候把我推開,不要我給妳托著。」
最後兩個人的結局是美好的,當陳鵬完成使命回到村莊尋找王敏佳的時候,王敏佳也跑到茫茫戈壁灘去尋找他了,帶著愛和希望,和從今往後她要照顧他一輩子的決心。
很多和憂鬱症對抗數年卻經久未癒的人,就是因為不相信有人會接住自己,自己真的會好起來,所以死死的懸在半空,寧願百般掙扎,也不敢往下掉。
對於信任我的來訪者,我會鼓勵他們放棄對抗,允許自己掉到谷底。
只有掉到最絕望之處的重新站立,才最有力量。
有位來訪者的話我一直銘記在心,曾經憂鬱的她對我說:「無論我的情況有多麼糟糕,都是妳一直穩穩的接住我。不管有多麼煎熬,只要一想到有妳在,我心裡也是安定的。」
我喜歡這段話,它讓我明瞭自己的價值和工作的意義。
很多時候支撐我們活下去的,不過是有人在恰當的時候,用力托了我們一下。
請珍惜生命中那些為你托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