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的方式也反映了內心的感受。步伐只要跟平常稍微不同,就能讓周遭的人知道你今天過得好不好。(本文摘自《就是走路:一次一步,風景朝你迎面而來》,以下為摘文。)
斯旺西大學(Swansea University)的羅里.威爾森(Rory Wilson)教授研究疾病、荷爾蒙、營養和情緒,對人類和蟑螂的動作有多大影響。在實驗中,人類和蟑螂的身上都裝了測量儀器,記錄他們在三度空間裡的動作模式。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證明兩種生物的動作會隨著心情產生一致的改變。為了達到最佳效果,這些實驗都在實驗對象的日常活動範圍內進行,而不是實驗室裡。
根據這項研究,人類看完電影後,動作會因為電影是悲傷還是好笑而有所不同。這在其他狀況也明顯可見。我若是碰到一群人正要上山或到公園、林間走一走,之後剛好又遇見同一群人打道回府,就看得出來他們不太一樣。對我來說,這樣的改變比看完電影之後的改變更加明顯。如果累了一天、下班回到家的人去走路,回來之後的疲憊跟下班後的疲憊截然不同。他們的眼睛或許在發亮,腳步變得輕盈,笑容也更放鬆。
以前我跟蟑螂有過近距離的接觸,所以很難相信這種小生物會有成熟的肢體語言。但是我錯了。研究員同時讓健康及生病的蟑螂一天跑兩碼遠。結果發現健康的蟑螂踏出步伐的方式,跟生病的蟑螂就是不同,姿勢也更有彈性。健康的蟑螂加速時,也比生病的蟑螂更快。北極熊則會根據另一隻北極熊的走路方式,判斷對方是不是合適的交配對象,還是比較適合當晚餐。
每當我覺得精神飽滿或心情愉快時,身體就會挺直,腳步也更輕快,彷彿卸下沉甸甸的背包。有時候,我沒有特別的理由就感到開心,彷彿得到一份意外的禮物。作家湯瑪斯.艾斯佩達(Tomas Espedal)在《徒步旅行:如何活得率性,活得像一首詩》(Tramp: Or the Art of Living a Wild and Poetic Life)中,就提到這種感覺。書中的敘述者連續喝了四天酒,宿醉又心情低落,接著,「陽光映照在交通號誌上,一種意想不到的開心喜悅擊中了我。」匆匆一瞥的璀璨光芒,讓他的思緒變得愈來愈輕,「我慢慢發現,你開心是因為你在走路。」
疲累或無精打采的時候,我走路彎腰駝背,腳步沉重。澤巴爾德(W. G. Sebald)在《奧斯特利茲》(Austerlitz)這本小說中,描寫了德軍占領布拉格那個飄雪的早晨,城裡的人走路的方式都變了:「……從那一刻起,他們走路變慢,如在夢遊,好像再也不知道要往哪裡去。」我不知道作者有沒有誇大。即使捷克人在德軍攻占期間走路不像在夢遊,澤巴爾德勾勒出的畫面,仍讓我們更容易想像布拉格在那一天經歷了集體的死亡。
我的外婆走起路來,總是有點垂頭喪氣。聳著肩膀,腳步僵硬,好像肌肉不肯放鬆一樣。她的一生很坎坷,但我不記得聽她抱怨過,甚至剛好相反。孫子圍繞在她身邊時,她總是和藹可親又善解人意,儘管她的身體傳達著艱苦的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