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研究顯示,企業每花1元在員工健康上,就能省下3元的醫療支出,以及2元員工因病不克出勤的成本。對企業來說,這是一個低成本高效益的投資。
政大勞工所所長成之約認為,雖然不敢說台灣職場的運動風氣並非十分普遍,但企業主確實已經逐漸重視到這個議題。畢竟員工身體狀況,對於企業的人才培養及業務推動都是一大阻力。他指出,「尤其管理階層一旦健康出狀況,往往打亂公司接班布局。」
不少管理理論也佐證,員工愛運動,能給企業帶來好處,諸如改善工作壓力、職場倦怠、拉抬營運績效等。雇主或管理階層也能藉著和員工一同運動的機會,提升員工工作士氣、增加員工對企業認同感。國外曾有研究顯示,企業每花1元在員工健康上,就能省下3元的醫療支出,以及2元員工因病不克出勤的成本。對企業來說,這是一個低成本高效益的投資。
成之約觀察,目前業界普遍做法是鼓勵員工成立社團,如環保、生態、登山、瑜珈等,種類相當多元,不同規模的事業單位也有不同做法。大型企業多半自己有專業的場地、設備、設施,還可以聘請老師前來上課,中小企業則會尋求特約廠商或健身中心的協助。企業為員工準備運動場地很重要,畢竟員工自己找場地有一定困難度,而且專業場地運動起來會比較安全。
國外多將運動納入健康管理
成之約曾幫政府做過國外企業相關做法的調查研究,發現外國多半將運動納入整體健康管理的一環。鼓勵運動外,他們在辦公室會盡量種些綠色植物,設置按摩椅,或是提供一個空間供員工靜思打坐。有的甚至安排一處壓力解除區,員工在裡頭可以哭、可以鬧,可以盡情宣洩情緒。員工平靜下來,釋放壓力,也可以減少職場霸凌。
為了照顧員工健康,許多國外企業還會在會議室、休息區提供低脂、低鹽的健康零食,滿足員工的口腹之慾。這些零食有的是免費的,有的則提供優惠員工價,甚至提供外燴,讓員工享受少油少鹽的餐點。
提供彈性工作時間也是個不錯的做法。有些勞工工時長,就算企業提供運動資源也沒有時間利用,彈性工時能讓員工更有空間安排自己的生活,工作之外的需求滿足了,反而更能提高工作滿意度和士氣。
目前政府許多規範或獎勵措施都有助於提升事業單位的運動風氣。例如法律強制規定雇主須為員工辦理健康檢查,一旦檢查結果不理想,出現體重過重、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問題,難免會讓雇主反思,期待員工養成運動習慣。
政府單位可跨部門合作
要讓運動風氣進一步提升擴散的話,成之約建議政府相關單位可以跨部門合作。體育署目前的「運動企業認證」是個很好的做法。
成之約舉例,勞動部也舉辦「工作生活平衡獎」,運用輔導機制協助企業辦理員工休閒育樂活動、家庭日或健康紓壓講座等活動;文化部也有許多文化休閒活動,可以和勞工整體的身心靈促進方案結合,改善現代人普遍因為工作壓力太大所引起的種種問題。
「重視員工健康已成了普世價值,」成之約表示,「如果能夠降低運動成本又讓員工達到健身的目的,相信會有更多事業單位樂意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