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又從第二個商學院畢業了,我仍然上著許多課;在不太真的需要學以致用(學了要來謀職)的年紀裡,學習變得非常有趣。
學習讓我常常進入一種「聞道且喜」的氣氛中,有時學的是A,得到的是B。我不是一個容易專心的人,有時候也會在課堂上放空和遐想,不過,只要聽到有趣的東西,我都會想辦法讓自己「觸類旁通」,往往解開了某些與此不相干的人生疑惑。
這一年,我上了兩個課程,上海中歐學院的後EMBA人文課程和上海交大的某個企家班。後者很有趣,在遊山玩水中學習,聽說有機會到哈佛或華頓商學院聽課。
每個星期還有一些「才藝課」要上,感覺上跟被家長「望女成鳳」期待下的小孩一樣忙碌。有核心肌力課,有瑜伽課,最近又加了個真不怕死的攀岩課(我特地問教練,年紀最大來學攀岩的是幾歲,教練說,70!聽到這年紀我放心了,不過,他又補了一句:「他是很年輕就開始的!」)每天活得興致勃勃,面對著應接不暇的學習挑戰。朋友問我,妳總是這麼樂觀,怎麼辦到的?答案是:只要企圖讓妳的人生進入良性循環。
很多人在中年後踏入惡性循環,空悼念著此生遺憾,又覺得自己失去了挽救美好人生的機會,終日嗟嘆,還愛說教,創造自己和親人的不愉快氛圍。
悲觀沒太大幫助,不如多做些來得及的事
「我並沒有總是樂觀」,我總是誠實的說。人到中年,必有很多灰色地帶,就像我的新書《人生雖已看破,仍要突破》這句話一樣,中年女子必須看破許多事情:一、妳一定會漸漸老去,妳剩下的日子愈來愈少,總有一天會雞皮鶴髮(這是廢話,但是不少人看不破);二、妳現在再努力也不會成為某方面的頂尖高手;三、妳少女時夢中那位會捨身救妳的白馬王子純屬夢想,現實生活是夫妻倆一定會因為帳單、口氣、態度……有些不愉快!四、如果妳有孩子,妳已明白他們不會成為妳以前想像中的那個樣子;五,有些話來不及說,有些人已來不及好好對待。
不過,以上灰色思想仍可略略漂白。一、你可以老得優雅些,還有:坦率認老,讓妳無懼;二、你不會成為高手,但可以有些業餘樂趣,盡力後不必太有壓力;三、如果發現另一半到底還有優點,就在「婚姻幸福」那一欄打勾吧,別太苛求,他也沒挑剔妳!四、孩子不像妳想的那樣子,表示他們有想法,這是人類的進化!五、所謂遺憾已屬沉沒成本,不如憐取眼前人,能幫人且幫人,不要膠著在過去。
然後,妳會變得樂觀,所謂樂觀,就是明白,悲觀沒什麼太大幫忙,想破頭你還是無法解決的,就Let it be吧,去做一些妳還來得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