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學歷史打破思考慣性 看透脈絡激發新觀點

學長姐帶路〉振興醫院老年精神科主任 劉亞平

謝明彧
user

謝明彧

2019-09-27

瀏覽數 60,800+

振興醫院老年精神科主任劉亞平。
振興醫院老年精神科主任劉亞平。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2020研究所指南

劍橋大學醫學博士的劉亞平醫師,中年遭逢父喪後,決定進一步探究人文精神層面,再度走入學校研讀歷史,透過理解哲思,打開理解世界的新方式。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為什麼選擇歷史所?

劉亞平答(以下簡稱答):我從小就對歷史有興趣,但爸爸是醫學院教授,希望我也念醫,我考進國防醫學院,念到藥理碩士,在三總主治醫師的第二年,到英國劍橋大學念醫學博士。

我在英國第二年,爸爸突然走了,這件事給我很大衝擊。我想起爸爸說過:「人生困頓時,就去學個新東西吧!」想起了我愛的歷史,決定回台後一邊擔任醫師,一邊讀歷史所。

問:貴系給你的專業訓練為何?

答:我的恩師黃兆強指導教授說,研究歷史有兩種作法,一是大題小作,如果你對有興趣的主題還不是非常熟稔,不妨選其中一個小項目,仔細鑽研,把學問細看。

等了解這個主題後,就可以小題大作,分析整體事件的因果與全貌。這兩種截然相反的思考方式,打破我原本的思考習慣。

問:這些訓練對你有何幫助?

答:我是精神科醫師,患者症狀的爆發,往往是因為某件事,例如爭吵、離婚、喪親,但歷史看大與看小的學習,讓我更了解病患的童年、成長、生活背景、文化差異都可能與發病有關。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這種後設思考,有助於問題解決,原來醫、史、哲可以融為一體。

問:你印象最深的課是什麼

答:我的研究主題是明代思想家李贄對人性中自利的觀點,為了更了解明清思想史,我主動去旁聽了一年的經濟思想史。

那門課,讓我發現從書本讀到的單一事件,都是大時代環境、經濟、文化、氣候、外交等不同因素交織在一起連動,看透脈絡後,才會有新的觀點。

問:什麼樣的人適合念歷史所?

答:人文社科研究所,通常和求職、升遷、賺錢沒直接關連,只要想要念的人,就不要輕易放棄,不忘初衷,就可以和我一樣享受做學問的樂趣。(東吳大學歷史所,2009年畢)

【2020研究所指南】帶您找方向!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