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賢者,更要「謙卑再謙卑」!放下身段,什麼都能容得下

解讀《莊子》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9-09-25

瀏覽數 14,200+

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源:pixabay
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源:pixabay

以賢臨人,未有得人者也;以賢下人,未有不得人者也。

——〈徐無鬼〉 

賢能的人,智力過於一般人,能力也過於一般人。超乎常人之上,但終究人身處社會,於是如何與別人相處,如何在與人相處中完成自己的責任,實現自己的賢能,就需要考慮。

管仲是春秋時代的著名政治家,因為鮑叔牙的力薦,得到齊桓公的重用,輔助齊桓公完成「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霸業。當他病入膏肓的時候,齊桓公問他:「萬一你真的不行了,我將齊國託付給誰合適呢?齊桓公屬意的是鮑叔牙,但管仲表示不行:「鮑叔牙是個性情高潔的人,對那些不如自己的人他不去親近,並且一旦聽聞別人的過錯,終身不忘。讓他治國,怕上下都不討好,最終要得罪您的。」齊桓公繼續追問合適的人選,管仲提出了隰朋,因為這位隰朋能上下溝通,在上的人會覺得他幾乎不存在,而下面的人也不會背叛他。他自愧不如黃帝這樣的聖賢,而對不如自己的人也有充分的同情心。接著,管仲就說出:「以賢臨人,未有得人者也;以賢下人,未有不得人者也。」

管仲公忠體國,能放下「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的人生知己和恩人,固然令人敬佩;更具理性價值的,則是他留下的關於賢能人士的觀察標準:身處高位優勢的人,更應該放下身段,謙卑恭謹,容得下人,具有同情心。

莊子原文以賢臨人,未有得人者也;以賢下人,未有不得人者也。——〈徐無鬼〉

今譯憑藉著自己賢良的名聲而自居於他人之上,沒有能得到人心的;擁有自己賢良的名聲,卻自居於他人之下,沒有得不到人心的。

注釋賢:賢良的名聲。

賢者,更要「謙卑再謙卑」!放下身段,什麼都能容得下_img_1本文節錄自:《世界越亂,心越靜:讀《莊子》就好》一書,陳引馳著,野人出版。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