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世界上,得到想要或不想要的事物,未必能帶給我們幸福。輸了人生這場比賽未必會造成傷害,其他人也沒有能力讓我們快樂或悲慘(即使是和我們有關係的人),那如何知道人生該走哪條路?
既然「他方」未必比「這裡」好,我們前進的方向、決定投身多久,根本難以預料。
同樣地,現在給自己壓力往目標奮鬥,之後才能感覺到自己前往目標時的忙碌感,真是奇怪又錯誤的人生策略。這就像我們不斷自打耳光,只為了停手之後會覺得痛快一樣。
這或許凸顯出我們社會最沒有生產力也最缺乏根據的成見:想要快樂,非得透過成功與吃苦、壓力和犧牲才能得到。
換言之,這是根據這條構思不佳的數學等式:
掙扎 + 壓力 + 犧牲 = 成功 = 幸福
或更進一步簡化:
不快樂 = 成功 = 幸福
最後會得到一個矛盾的公式:
不快樂 = 幸福
但只要把自己視為是創造成功與幸福的條件,並盡力去滿足,這麼一來,就能創造出新的遊戲規則。
一種生活於世的嶄新方式
我家孩子還小時,妮娜與我很喜歡陪他們去參加各種比賽,無論是打棒球,或在學校園遊會玩袋鼠跳。我們單純享受比賽,無論孩子表現得好不好或輸贏都不重要。如果他們表現得好,我們會說:「耶!我們去吃點冰淇淋吧!」就算不好,我們也說: 「噢,我們去吃點冰淇淋吧!」
由內而外的理解最重要意義是,除了我們的想法,人生沒有什麼挑戰是不能以「沒關係、無所謂」這樣的喜悅來看待。雖然和主流文化的期待背道而馳,但少給自己壓力,反倒能讓我們表現最好,全心享受比賽。
想像一下以下情況:
你在賭場得到一份工作。賭場每晚發給你五百元薪資,要你鼓勵其他人來玩。你一開始會得到五萬元籌碼。當晚結束時,你要把剩下的籌碼還回去,最後拿到五百元放在自己口袋。
那會是什麼情況呢?如果你的錢變成四倍,你可能會非常興奮。但等到這晚結束,你得把籌碼還回去,你可能會完全忘了原先的興奮之情。同樣地,就算你全盤皆輸,沮喪不已,但之後你想起這只是一場遊戲,真正的報酬早已入你口袋。你會盡全力去玩,不會有半點懼怕,因為你心裡知道利害與你無關。而且你明白,結果根本不在你掌握之中(和人生大部分的事一樣)。事實上,有些東西根本就不可能發生,至少目前是如此。遊戲就是有贏,也有輸。
如何以同樣的無畏和自由的態度來玩人生這場遊戲,知道自己的幸福、快樂、愛與自我價值等最重要的一切,早已在你掌握之中?畢竟你生來就擁有這些元素,唯獨「思想」能剝奪之。你無法透過這場遊戲得到任何長久、真正的價值;在遊戲之前不屬於你的東西,遊戲結束之後也不會屬於你。
這麼一來,我們就不是為了贏而玩,在人生的神聖夢境中,玩,唯一、真正的理由,就是玩。如果你曾見過五歲孩子在玩扮家家酒的模樣,就知道他們會全心投入,好像為此而活,但其實是因為他們完全知道,真正的生活並不靠著扮家家酒維繫。對我們來說也應該如此。
除了人生(而非生計)危在旦夕的極少數情況,我們就像拿賭場的錢在賭。然而不同於思想所產生的錯覺的是,沒有任何事情是真正利害攸關的。唯一要拋棄的,就是誤以為外在能讓我們快樂、安全與幸福的錯覺。
對我來說,探詢內心的幸福感,收穫遠大於「不計代價」的心態所帶來的短期收穫。無論是開保時捷過好日子,或是騎單車過小日子,我都能樂在其中。
活著,就是最好的遊戲。
本文節錄自:《改寫人生的奇蹟公式》一書,麥克.尼爾(Michael Neill),呂奕欣譯,李茲文化出版。